污水管网是城市污水处理体系的关键工程,也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为了解决市域内污染物排放出路、改善水环境,20多年来我市逐步建立了“分散收集、集中处理、达标排放”的污水处理体系,为全市污染物减排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全市劣五类水质断面实现“清零”,市控断面中Ⅳ类及以上断面占比97.3%,其中Ⅲ类及以上占41.1%、Ⅳ类占56.2%,Ⅴ类占2.7%。
一、市本级污水管网建设管理存在主要问题和弊端
从调研情况看,目前我市现行污水管网建设运维体系虽然为全市污水收集减排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弊端,突出表现在污水管网收集系统缺少整体科学规划、建设和运维主体过于分散、运维管理还不够到位等问题,已成为2019年省环保督察情况反馈中嘉兴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短板之一。
(一)污水管网建设整体规划问题较为突出。一是污水管网建设缺乏可操作性强的专项规划指导,致使敷设的污水管网不成系统。以市本级为例,南湖、秀洲、经开和市中心二环以内四大板块之间污水管网规划建设缺乏有效衔接,不同程度出现管网不完善、管网口径不配套、大管接小管等现象。二是污水管网建设与城市发展规划缺乏有效衔接,致使污水管网敷设缺少前瞻性。如有些污水主干管建成后,所属区域及上游建设用地、建设强度大幅增加,由此带来的污水量增加使已建污水干管和设施等不堪重负,导致对系统性要求很高的污水管网建设无所适从。三是污水管网建设标准不统一,各个区域和投资建设主体在设计建设时一般单从当地的规划和现状情况考虑,对区域外的情况统筹考虑较少,在不同管网对接时发现市政管道标高不一,甚至出现错接现象,严重影响市政污水管网的正常运行。
(二)污水管网建设运维主体过多。一是污水管网建设及运维主体过多。据有关部门资料显示:目前市本级已建有污水管网1133公里,泵站61座。一级管网主要以国有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及运营维护;二级管网由7家污水管网设施投资公司建设及运营维护,其中4家国有企业,3家民营企业。3家民营企业共投资建设162.8公里管网,占比14.4%,投资建设12座泵站,占比19.7%。二是各投资建设主体资质条件参差不齐,管理水平高低不一,特别是民营企业人力、财力有限,导致污水管网建设质量不高,运行维护问题时有发生。三是各自为政,不利于污水输送的统一调度,易造成不同区域上下游之间的排水冲突,出现部分区域排水不畅甚至污水外溢。同时,不利于污水管网体系的信息化,智慧化管理建设,影响污水收集管网的高效运转。
(三)污水管网维护还不够到位。一是监管主体有待进一步明确。污水管网具有特殊的天然属性,它既是隐蔽性的城市地下基础工程,又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具的公共性项目,日常维护监管和技术要求较高。但目前对上千公里长的污水收集管网特殊性质认识不够,建设和运维的监管还不够到位,尤其是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来统一规范竣工验收标准和审查是否落实总体规划等。二是污水管网缺乏有效维护。各责任主体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区域的污水管网建设完成后未及时组织运营管理移交,甚至无维护状态;部分管网不能及时疏通,造成污水管输水不畅,雨污串管导致污水倒灌污染河道、雨污合流雨水直接排入污水管网影响管网的安全运营,也抬高了污水处理成本,导致分流制系统失效。三是安全与污染隐患不容忽视。早期建设的管网比较陈旧落后,年久失修,如联合污水工程长距离污水输送管道由于长期输送腐蚀性强的工业废水,从CCTV检测结果看,钢筋砼管和井内壁腐蚀已非常严重,部分污水管内的钢筋保护层已完全消失,钢筋直接暴露于污水中,存在安全隐患;管网老化造成了管道破损,污水向下渗漏造成地下水污染。
三、进一步完善全市污水处理体系的意见建议
针对上述市本级污水管网建设管理存在主要问题和弊端,特别是随着“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全面推进,对污水管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现就“完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实行市本级污水管网建设运维一体化”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强化污水管网建设规划引领。污水管网规划是市政工程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面广,规划性强,投资大,在城市排水和水处理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规划蓝图一经实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难以改变,其影响极为深远。一要有远期超前意识。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产业布局、人口分布等情况,分级分层次做好污水管网建设的科学规划,高标准设计。特别要针对当前我市污水管网建设整体规划问题较为突出的现状,对现有污水管网建设进行一次全面排摸,做好规划完善。二要加强规划管理。规划一经落地,必须严格执行,确保污水管网的敷设系统化和科学性。要根据新编制城市污水管网建设规划,结合“污水零直排区”的建设要求,对现行污水管网进行改造、完善和扩容,完善污水输送网络体系。三要建设各区域内部污水处理终端间互连互通的管网,各污水处理设施间实现互为备用,利用各市县污水处理系统存在建设时序差异和优势不同,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提高全市污水系统运行安全性。
(二)实行污水管网建设运维一体化。鉴于目前我市污水管网建设和运维模式,涉及市级(二环以内)、南湖、秀洲、经开四个行政管理主体以及多家投资建设主体,给污水管网建设和运维带来了不少问题和弊端,也严重影响了污水管网的有效运转,已无法适应污水治理现状及全市治水工作的新要求。建议参照市本级饮用水城乡一体化供水模式,由嘉源集团牵头组建一体化运营公司或体系,统一负责市本级污水管网建设和运维工作。在具体模式上,模式1:由嘉源集团负责组建全资国有公司模式。先期由市本级各区出面对现有管网公司资产进行评估,然后由嘉源集团负责收购,组建全资国有污水管网公司。模式2:组建股份制公司模式。先期由市本级各区出面对现有管网公司资产进行评估,由嘉源集团牵头和有关公司组建股份制污水管网公司。模式3:先期由市本级各区出面对现有管网公司资产进行评估,然后委托嘉源集团统一运维管理。笔者认为三种模式各有利弊,第一种优点是资产清晰,后续提标、维修再投入障碍少;缺点是一次投入大。第二、三种优点是一次投入少,缺点是后续提标、维修再投入障碍较多。
(三)加强污水管网运维监管。一要明确监管主体。污水管网是市政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规划、建设、环保等多个部门。建议市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职责和我市实际,进一步明确污水管网规划、建设、运维监管牵头部门和相关部门职责,不断完善监管体系,确保监管工作全覆盖,不留死角。进一步完善污水管养考核机制,确保管网“有人管、有钱管、管得好”。二要切实加强运维管理。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要做到“不让污水入河,不让雨水入网”必须加强日常运维管理。积极引进管道成像系统、高压清洗车、风机吸污车、管网维修的非开挖技术等先进维护设备,使用更多的机械化设备代替传统的人工操作,提高效率和养护维修质量。三要实施智慧化管理。运用先进科技手段,逐步实现污水管网电子信息化管理。依托地理信息系统、污水管网CCTV检测评估等,建立污水管网信息化平台、建立管网健康档案和定期长效养护机制,及时发现、解决管网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污水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九三学社嘉兴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