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 收藏本站

[政协嘉兴市八届四次会议19号提案]大力发展数字制造业 推动嘉兴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0-05-19 11:22:00

数字经济是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发展而产生的新的经济形态。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有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统计分类目录,数字经济分为数字制造业和数字服务业两大类别七大类128个小类行业。其中数字制造业有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业,专用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三大类72个小类行业。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内容,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重要战场,成为区域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一、数字制造业发展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浙江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决策部署,确立数字经济强市战略。数字制造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2018年数字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48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2.6%,同比增长12.3%,高于规上工业3.4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平台能级不断提升,我市已拥有国家信息经济试点城市、国家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2个国家级平台,10个省级数字经济产业平台基地;数字制造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智能终端、智能光伏、微电机均超100亿元,集成电路超50亿元,柔性电子、人工智能、VR/AR、北斗导航等一批新兴产业正在兴起;企业规模持续壮大,2家企业产值超100亿元并入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数字经济产业类上市企业有13家。数字制造业的发展壮大,有力地促进了嘉兴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看到当前我市数字制造业发展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短板,主要表现在:

(一)数字制造业发展较快,总体规模依然偏小。2018年,全市共有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416家,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了1228亿元和248亿元,比2017年增长13.1%12.3%。但产业规模在规上工业中占比仍然不高,2018年全市数字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为12.6%,与杭州相比低10个百分点;数字制造业占当年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仅占13.8%。从总体上看数字制造规模依然偏小,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偏低,对我市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二)集成电路等高端产业增长迅速,数字制造业产业层次总体仍然较低。2018年,我市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高端产业增长迅速,集成电路产业比2017年翻番。但是,现有数字制造业产业层次相对较低,发展水平不高,产出效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8年,我市规上数字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为19.9万元/人·年,比全省平均水平21.7万元/人·年低1.8万元/人·年;数字制造业增加值率为18.5%,比全省平均21.2%2.7个百分点。

(三)涉及数字制造业园区不少,集约集聚度还不够高。目前全市已拥有10个省级数字经济产业平台基地,但大多还处在启动建设阶段,产业集聚效应还未充分体现。以秀洲区为例,目前设有嘉兴秀洲高新产业园区以及嘉兴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北科建嘉兴创新园等园中园,从现有产业招引类别情况看,还存在着“捡到篮里都是菜”的情况,高新产业比重不到50%,数字制造业占比更低,主导产业不够凸现,集约集聚度不高。而与我们相邻的苏州仅电子信息行业产值已超1万亿元,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链。

(四)现有数字制造业以加工为主,缺乏龙头企业和自主品牌带动。我市现有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产品附加值不高,柔性电子、VR/AR、人工智能等重点培育的新兴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2018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中,年收入10亿元以上的有23家,100亿元以上仅有闻泰科技和晶科能源两家。其中,闻泰科技以手机设计代工为主,晶科能源以生产太阳能光伏组件为主,缺乏拥有高端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和完整产业链的龙头企业。

(五)数字制造业受到日益关注,政府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还不够到位。一是发展数字制造业的整体工作氛围还不浓,缺乏专项发展规划指导,产业发展大方向有了,但是还没有寻找到有效突破口。二是招引和培育数字制造业发展的产业基金层级不高、规模太小、投资额不大。三是对入驻数字制造业财政专项扶持政策和金融、人才、土地等要素配套政策有待出台。四是与数字制造业发展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和专业科技人才紧缺的矛盾也十分突出。

二、嘉兴数字制造业发展有关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把数字制造业作为推进“一号工程”重中之重来抓。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是嘉兴顺应数字时代潮流的重大战略性选择,必须牢牢把握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认真落实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决策部署,尤其在当前疫情背景下,要根据我市产业结构特点,把大力发展数字制造业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构建先进制造业高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战略抉择。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发展数字制造业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数字制造业作为培育新动能和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引擎,各级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真正体现“一把手”抓“一号工程”。

(二)进一步抓好数字制造业发展规划,发挥规划引领作用。要立足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加强对数字制造业发展趋势的研究,找准自身发展定位和产业链分工角色,加快编制数字制造业专项发展规划,加强对数字制造业发展目标、空间布局、产业平台、主导产业、人才技术支撑等统筹引导。科学编制数字制造业发展主导产业目录,重点聚焦集成电路、5G产业、人工智能等新兴高端产业的培育发展。在发展集成电路方面,以嘉兴科技城、嘉善中新产业园、海宁泛半导体产业园等为主要载体,重点发展半导体材料、装备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发展5G产业方面,制定加快5G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布局以5G智能手机为代表的5G智能终端、5G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在工业、交通、旅游、文化、教育多个应用领域挖掘基于5G的服务新业态。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加快柔性电子、VR/AR、智能驾驶、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研发和产业化,并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典型应用场景。

(三)进一步推进数字制造业项目招引。把推进数字经济项目招引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核心任务来抓。紧盯数字制造业产业链关键和紧缺环节,编制全球数字制造业集群产业链图谱和招商路线图,建立全市统一、全面统筹、全域共享的项目信息库,重点聚焦世界500强及国内500强企业,以及行业单打冠军、隐形冠军和小巨人企业,大力招引一批龙头型、基地型和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加强与中国电科集团在半导体材料、器件、新一代网络通讯、信息安全、新能源电池等领域合作。加快推进中国电科乌镇基地和桃园小镇建设,形成以数据为基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应用为主业的智慧应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充分利用国家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平台,扩大“直通乌镇”创新创业大赛活动成果,结合嘉洽会,集中展示一批数字经济发展成果,集中引进一批数字经济项目。积极探索建立专业化招商队伍,推广专业团队招商、基金公司招商、社会中介招商等模式。重视已签约项目落地、建设和达产。当前要以嘉兴科技城中晶半导体、海宁泛半导体产业园欣奕华、嘉善经济开发区格科微电子等项目为重点,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四)进一步建立完善数字制造业发展政策体系和保障措施。集中更多的要素资源向数字制造业领域倾斜。各地要抓紧规划和布局一定面积的数字制造业发展平台,优先保障土地指标,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打造,形成一批规划起点高、主导产业突出、专业化服务强的高能级制造业产业园区。目前,海宁市泛半导体产业园发挥本地泛半导体产业龙头企业“天通控股”的优势,高起点规划产业园建设,通过以商招商、精准招商、基金引领、租建结合等各种方式,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值得借鉴。要制定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专项政策措施,建立专项资金,加大对数字经济项目实施支持力度。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特点,各地要设立一定规模的数字经济产业基金,全市要整合形成百亿级数字经济产业基金,撬动超千亿元的社会资金,加大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大项目的投入。要加强与省级基金、国家基金的对接,形成合力。


九三学社嘉兴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