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 收藏本站

关于巩固和提升嘉兴生猪养殖业发展水平的思考与建议

发布时间:2016-07-20 15:18:37

嘉兴作为浙江省传统的畜牧业主产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依靠上海、苏州等周边大城市巨大的市场,我市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全市生猪饲养量曾一度达到700多万头,畜牧业总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为稳定长三角地区畜产品价格,保障市场供应作出了较大贡献。但近年来,“瘦肉精”中毒事件、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及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等等的出现,不断给我市畜牧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倒逼着我市生猪养殖业必须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改变原来“低、小、散、密”的养殖现状,走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

2013年起,市委、市政府在前期开展两轮为期六年的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基础上,全面启动了生猪减量提质行动,不断深入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通过行政、经济和市场等多种手段综合施策,全市生猪减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156月底,全市累计拆除违建猪舍1565万平方米,生猪存栏量从原来的273万头下降到了50万头以内,全市生猪养殖户从原来的13万户缩减到1.3万户,生猪减量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农村生态环境改善,2014年在省交接断面水质监测考核中嘉兴获得优秀。

一、当前我市生猪养殖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生猪总量得到了大幅缩减,但当前我市养殖总量控制基础还相当薄弱,“低、小、散”的养殖现状未发生明显改变,从提质角度来讲尚未根本性破题,转型发展工作还面临着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

(一)总量控制和生态养殖缺乏刚性制度保障。2013年以来,根据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工作总体部署,市委市政府以铁的决心,把畜牧业减量提质作为我市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工作突破口和全市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并且根据《环保法》和省人大作出有关规定,依法依规,全面划定禁养、限养区,全面拆除违章猪舍,禁养区内和违章猪舍内生猪养殖得到基本清退和全面禁养。但限养区生猪养殖潜在产能依然不小,如何控制限养区内养殖数量,如何确保限养区内实行生态养殖,目前主要还是依靠宣传和思想动员工作,缺乏依法依规刚性制度保障和推动。因此,一旦肉价上涨养猪效益提升,特别是当前猪价急速上涨,在养殖效益的刺激下,农民利用现有生产附属用房重新养殖的苗头已经出现,养殖总量和养殖污染反弹压力和风险依然巨大,散养户的长效管控机制尚未建立完善。

(二)规模化养殖水平呈不升反降趋势。随着“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和生猪减量提质等行动的深入推进,在全市生猪养殖总量大幅度下降的同时,规模化养殖水平也同步呈现下降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底,全市存栏50头规模以上养殖户有1662户,生猪存栏48.4万头,占全市生猪户4.9%,养殖总量58.9%50头以下散养户32338户,生猪存栏33.79万头,占全市生猪户95.1%,养殖总量41.1%。按照存栏量规模为标准,2014年底全市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比2012年底下降了11个百分点。

(三)生猪养殖标准化体系尚未健全。近年来,我市在生猪养殖标准化体系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养猪场标准化改造、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等等,取得了一些积极效果。但从总体上看生猪养殖标准化还处在初创时期,生猪养殖标准化体系尚未健全。具体表现在覆盖面不全、散片化问题严重,技术标准偏低等,特别是面广量大的“低、小、散”养猪户,无序、无标生产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农产品安全问题矛盾依然突出,急需进一步强化生猪养殖标准化体系建设。

(四)生态养殖循环体系不畅。嘉兴是全国重点产粮区和生猪养殖大市,种养结合和粮畜循环是我市传统农业的宝贵经验,也是生态农业经典模式。随着当前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改变,轻便、高效的化肥被广泛使用,原来抢手的畜禽排泄物成为了一种负担和污染,传统农耕文化中农牧结合、资源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被中断或者说遭到破坏。同时,一些特大型的生猪养殖场(小区),导致局部区域养殖密度远远超过当地农田消纳量和生态承载力,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

(五)生猪养殖产业化程度偏低。从总体上看,我市经过十多年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养殖、饲料、收购和屠宰“一条龙”,产品主要以活猪或“白胴”形式销向市场。但是整个生猪产业存在“三少”:一是有机特色高效猪养殖少;二是现代化生猪养殖牧场少;三是猪肉产品深加工少。因此,从现代产业化角度看,这样的“一条龙”是初级的产业化,也是最低端的产业链,而且各个主体基本上各自为政,造成我市畜产品对外基本上没有市场定价权,使养猪成本(包括生态成本)与经济社会效益不相匹配。

二、巩固和提升嘉兴生猪养殖业发展水平的思考与建议

牧业作为农业经济的中枢产业,其发达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一直以来就有“猪粮安天下”的说法,这其实就表明猪肉是重要的“菜篮子”产品。针对当前我市生猪养殖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围绕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法治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和规范化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市生猪养殖业发展水平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如下建议:

(一)以做好地方立法为保障,推动法治化发展。201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举全力之力全面推进生猪减量提质行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从长远看,要确保我市生猪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和良性健康发展,必须要以法治思维,以法治“猪”。因此,要在既有法律法规基础上,抓住全国人大赋予设区市立法权契机,将以法治“猪”的立法放在优先序列,以做好地方立法为抓手,推动生猪养殖法治化发展。同时,在地方立法中,首先要制定《嘉兴市生猪养殖业环境准入办法》,一要进一步明确禁养区和限养区;二要明确限养区限养准养条件和操作办法;三要明确生态养殖必须配套环保设施和违法处罚标准。

(二)以实施发展规划为引领,推动规模化发展。要切实做好“多规合一”工作,明确生猪养殖业的区域定位,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结合我市的畜禽资源条件,根据水环境容量和耕地消纳能力,并综合考虑本地市场消费需求,以县(市、区)为单位科学确定区域养殖数量,结合农业“两区”(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功能区)建设,科学规划布点养殖场(小区)。进一步调整优化规模结构和产业结构,按照生猪减量提质总体原则,采用“退散进集”的措施,重点发展适度规模养猪场(小区)和家庭农场,不断压缩散养农户。加快实施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畜牧业用地,确保规划布点落地到位。

(三)以确保肉品安全为使命,推动标准化发展。标准化生产是现代畜禽养殖的主要生产方式,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根本特征。一要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要大力推进生猪养殖降温控温、自动喂料、疫病防控、污染处置等设施的推广应用;要严格选用符合国家标准饲料喂养生猪,严防滥用饲料添加剂和抗生素等药物;要切实按照规定流程抓好生猪全程防疫,提升生猪养殖水平。二要认真实施规范化管理。要认真落实养殖场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饲养、防疫、治疗、无害化处理等生产记录,不断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畜产品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三要切实抓好无害化处理。要严格做好生猪养殖场的干湿分离、雨污分离,推广以就地利用为主,异地消纳为辅,工业化治理和截污纳管并行的农牧结合、综合利用生态循环模式。

(四)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线,推动生态化发展。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而畜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必须始终把生态化放在首位。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开展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区域性示范,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大力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嘉兴作为平原水网地区,畜牧业发展面临的环保压力更加突出,积极探索培育农牧集合模式等生态循环畜牧业更加迫在眉睫。如何突破这个瓶颈,省农业、环保、国土三厅《关于深化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科学落实生态化治理要求的指导性意见》文件精神,限期对规划保留的生猪规模养殖场进行设施修复改造、标准化提升和生态达标验收。从全国范围来看,上海松江的家庭农场模式值得嘉兴借鉴。即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实行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统一品牌,农户通过承包流转的约150亩左右粮田,配套占地2-3亩、存栏生猪500头左右的适度规模养殖场,畜禽排泄物就近资源化利用,实现零排放,农田通过施用有机肥,可有效防止土壤板结以及因使用化肥带来的氮磷对水体的污染。

(五)以现代经营理念为抓手,推动产业化发展。新型畜牧产业体系是以产业化经营为核心、关联产业紧密链接为基础、经营主体合作为特征、畜牧产业链各主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安全共保、生态共护”的机制。坚持以合作化为纽带的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建设方向,按照“一个品种做成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做成一条完整产业链”的要求,加强畜牧业全产业链融合的研究,加快推动包括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以及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等在内的产业联合,力争加快培育一批资源循环利用、主体紧密抱团、技术集成应用、产加销一体的新型畜牧业合作主体,在推进全产业链融合中深化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二要加快推进嘉兴黑猪等地方特色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因地制宜的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实现生猪品种良种化。要加大嘉兴黑猪等优秀地方品种的保护力度,合理做好开发利用,通过做大做强特色牧场、做精做亮特色品牌,使嘉兴黑猪等品牌真正“特”起来,品味价值“升”上去。三要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要以农业龙头企业核心,根据生产需要,制定不同的生产标准,采取订单生产、产销联建等形式,建立加工龙头与养殖基地的牢固生产关系,形成共同发展的产业整体。可借鉴广东温氏集团等发展经验,由龙头企业负责向规模养殖场提供种苗、饲料、防疫、技术、融资、产品保护价收购等服务,规模养殖场(家庭农场)负责按企业要求组织标准化生产,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合作关系,促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