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是以智能化、自动化装备实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提升传统产业,减少用工需求,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它对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嘉兴而言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机器换人”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也是我市经济的支柱,2012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461亿元,占GDP总量的50.6%。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制造业长期存在的素质性、结构性矛盾,使企业发展与产业升级面临不少瓶颈,突出表现在多数企业从事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劳动生产力不高,竞争优势正在不断弱化。因此,必须把“机器换人”作为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新举措,有效缓解劳动力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再造低成本新优势;把“机器换人”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新抓手,有力推动以“两化融合”为核心内容的“新工业革命”,再探新型工业化新路径;把“机器换人”作为提高制造业效益新措施,不断提高我市企业在国内外核心竞争力,再创制造业发展新动力。
二、当前推进“机器换人”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企业认识不到位。这其中既有企业主自身认识能力问题,也有政府引导宣传的问题。一方面部分企业主或管理团队囿于知识能力、结构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对“机器换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工作中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尚存疑虑,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机器换人”需要先换脑。另一方面“机器换人”工作虽已在全市舖开,但有关宣传引导、典型示范、政策扶持等与“机器换人”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还存在一定距离。
2、“机器”装备支撑不力。“机器换人”重要基础之一是“机器”研发生产与企业“机器换人”需求能够无缝对接。近年来虽然我国工业装备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些关键部件主要依靠进口,造成国产“机器”技术参数不尽人意,进口“机器”性价比不能突破,从而不能有效支撑“机器换人”的需求,尤其是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3、中介服务力量不足。“机器换人”工作是一项高技术含量、专业化的工作,大多情况下尤其是中小企业主或企业的管理团队,对于自己生产工序的哪些环节能否采用“机器换人”,“机器换人”以后能否实现减员增效、提高优质产品率等不一定清楚,这就需要一批能够提供个性化“换装”服务的中介机构给企业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但目前我市还缺乏这样的中介服务机构,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器换人”工作的快速发展。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机器换人”实质是以技术和资本替代人力。从长远或者整体来讲,它能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制造业效益;但从即期而言,它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尤其是给中小企业带来短期资金压力。虽然我市各地都已经先后出台了有关扶持政策,但从总体上看不够平衡,有些扶持力度不够,有些措施过于单一,有些则缺乏操作性,不能有效调动企业积极性。
三、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企业“机器换人”工作的建议
1、进一步加强“机器换人”宣传和示范引导工作。“机器换人”是当前形势下破解我市制造业产业层次总体水平偏低,劳动生产力不高,竞争优势不断弱化等长期存在的素质性、结构性矛盾有效突破口,也是当前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举措。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加大企业为什么要开展“机器换人”的宣传,尤其是要做好试点企业的典型案例宣传,让企业实实在在地看到“机器换人”好处,在全市上下形成鼓励和引导“机器换人”、减员增效的良好社会氛围。
2、进一步加强行业、产业共性技术“机器换人”工作。以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体的块状特色产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实施“机器换人”提高这些产业装备水平、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把块状特色产业打造成现代产业集群,是“机器换人”工作的重要命题。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针对本地区产业特点,分类推进,重点突破,切实加强行业、产业共性技术“机器换人”工作。大力支持行业内首家研发设计或使用机器人的“领跑者”企业;依托有条件的特色工业园区或行业协会成立“机器换人”行业技术联盟,共同进行机器人研发和技术攻关,有效推进“机器换人”工作。
3、进一步加强“机器”装备研发和换装中介服务工作。机器装备研发和换装中介服务是全面推进“机器换人”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除了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自动化、智能化装备外,要积极支持现有装备制造企业面向劳动密集型产业,围绕提高设备智能化水平和自动化生产效率而开展新装备研发及产业化;要引导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有针对性机器装备研发;要支持企业自身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为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改装,实现企业生产工艺和技术现代化、自动化、低成本化。要大力引进和扶持能够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换装设计或咨询服务的中介机构,积极搭建“机器换人”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自身难于解决的问题。
4、进一步完善“机器换人”扶持政策。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机器换人”的政策支持力度,尤其是对行业内首家研发设计或使用机器人的“领跑者”企业要实行差别化的扶持政策。二要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和利率优惠要向“机器换人”项目倾斜,对重点项目实行中长期贷款,利率上浮幅度要提出适当限定标准。三要进一步加大对装备研发和中介机构支持力度。对“机器换人”技术研发和攻关项目科技部门要予以优先立项,财政部门要予以重点支持,以促进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