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 收藏本站

发挥优势 抢抓机遇 着力推进嘉兴滨海地区新一轮发展

发布时间:2015-02-27 08:56:00

        

滨海地区是嘉兴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我市发展大工业、大产业的重要平台。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对滨海地区开发十分重视,从嘉兴港建设到港区综合开发,从规划滨海新区建设到滨海开发带动战略的确定,滨海地区已成为嘉兴市发展海洋经济的主战场和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之一。上海自贸示范区和嘉兴滨海港产城统筹发展试验区相继设立,又为滨海地区新一轮开放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嘉兴乃至全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下,着力推进滨海新区经济增长以带动全市经济新一轮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九三学社嘉兴市委在会前就此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滨海新区在嘉兴经济发展中的比较优势和重要地位

(一)滨海新区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海洋经济的自然禀赋。嘉兴滨海新区濒临杭州湾,规划开发范围涉及9个镇(街道),总面积约2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5万人。乍嘉苏高速公路、杭浦高速、杭州湾跨海大桥等贯穿境内,距上海、杭州、宁波、苏州约一小时车程,“百公里内”有上海浦东、虹桥和杭州萧山、宁波栎社等四个国际机场,交通十分便利。同时,滨海新区濒临杭州湾,自然海岸线总长74.1公里,其中26.5公里wc深水岸线可建万吨泊位近百个,而且滨海新区还具有全国为数不多的海河联运条件。因此,滨海新区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海洋经济的自然禀赋是长三角地区和上海都市圈的黄金地带之一,也是浙江发展海洋经济“北翼”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滨海新区拥有我市对外开放和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平台。1986年嘉兴港规划建设以来,滨海新区依托独特区位优势和对外开放政策,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家中型港口和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嘉兴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嘉兴港距上海洋山港53海里、宁波北仑港74海里,下属独山、乍浦、海盐三个港区,已建成外海生产性泊位39个,其中万吨级泊位26个。目前港口已发展成为公专用泊位相配套、内外贸兼营和集装箱、散杂货及液体化工品装卸功能齐全,服务体系基本健全的综合性港口。2013年,嘉兴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605万吨,列全省第三位;集装箱101万标箱,仅次于宁波——舟山港,位居全省第二位。2013年,嘉兴港通过海河联运完成货物吞吐量1127万吨,占全港货物吞吐量的17%,并且随着目前已经建成的35个生产性内河泊位全面启用,以及海河联运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海河联运运能和运量未来几年内可望大幅提高。同时,滨海新区还拥有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3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嘉兴出口加工区规划面积2.98平方公里,嘉兴港区、平湖独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海盐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总面积为37.29平方公里,滨海新区已成为我市发展海洋经济重要平台与核心区。

(三)滨海新区拥有接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天然”优势。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我国以开放倒逼改革深化、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和推动全球贸易规则重构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对于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滨海新区毗邻上海,地缘相近,人文相通,经济一体化程度高,相互依赖性强。尤其是滨海新区同时拥有国家中型港口、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和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具有接受上海自贸区辐射与配套的“天然”优势。同时,滨海新区已有接轨上海的基础。嘉兴港区与上海莘庄工业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嘉兴、上海两港合作首个万吨级码头;上海自贸区14项海关新政推广至嘉兴出口加工区等,这些合作为下一步接轨深化奠定了基础。

(四)滨海新区已成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之一。为适应世界制造业加速向我国转移、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和浙江省建设环杭州湾产业带战略部署的新形势,200510月嘉兴市作出了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并且按照“前港后产、港产融合、区港联动”的发展模式,临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以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临港型产业集群,成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主阵地。2013年滨海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897.8亿元,在嘉兴所辖县(市、区)中仅次于海宁和桐乡。其中,化工新材料产业加快向规模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建成了全国首个化工新材料园区,2013年总产值超过420亿元,行业产能、市场占有率、自主创新水平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已具备重大影响力。同时,以嘉兴港为依托,形成了钢材、石(木)材、石油化工品、煤炭、粮食、生产资料等六大交易市场,成为我省和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大宗货物集散地。

(五)滨海新区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之一。自滨海大开发全面启动以来,滨海新区围绕 “十五年再造一个经济大嘉兴”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港口、产业、城市联动发展。2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97.8亿元,是2005年的6.29倍,年均增长66.14%,是全市平均增速的2.45倍;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7亿元,是2005年的5.61倍,年均增长57.64%,是全市平均增速的1.63倍。目前,滨海新区正日益成为嘉兴市最具发展实力、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增长重要引擎和增长极。

二、发挥优势,抢抓机遇,着力推进嘉兴滨海地区新一轮发展

(一)强化协调,完善规划,扎实推进“嘉兴滨海港产城统筹发展试验区”建设20139月,嘉兴滨海港产城统筹发展试验区省政府批准设立,作为全省首个以港产城统筹发展为主题的海洋经济发展试验区。201410月《浙江嘉兴滨海港产城统筹发展试验区规划》又经省政府同意正式组织实施,它标志着嘉兴滨海港产城统筹发展试验区工作已经全面启动。为此,滨海新区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统一思想,加强协调,完善规划扎实推进嘉兴滨海港产城统筹发展试验区建设。一要根据嘉兴滨海港产城统筹发展试验区总体要求,围绕“港口兴、产业强、新城靓”目标,进一步深化、细化、实化试验区规划,特别是要结合“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完善滨海新区整体规划、分区规划和产业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先导和引领作用。二要抓好总体规划与分区规划、各项子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积极推进“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切实做到规划“一张图”、开发“一盘棋”格局,确保规划实质落地。三要建立和健全嘉兴滨海港产城统筹发展试验区建设协调机制,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强化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统筹协调,着力改变滨海新区开发“分多统少”局面,进一步形成整体开发格局。

(二)抢抓机遇,积极争取,着力推进滨海新区扩大开放平台建设。滨海新区是我市对外开放前沿阵地和发展海洋经济主战场。随着我国“一路一带”、长江经济带等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确立和上海自贸区设立,为嘉兴滨海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滨海新区紧邻上海,同时又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国家出口加工区以及沪嘉港口合作等基础,应抓住机遇,主动争取,进一步抓好滨海新区扩大开放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扩大开放程度。一要全面提升嘉兴港口岸开放水平。独山、海盐两个港区口岸对外开放,是提升整体嘉兴港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与上海港等对外合作的必要条件。2014年度独山港区和海盐港区对外开放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准,实现全港域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嘉兴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进一步完善口岸配套设施,加快推进嘉兴港通关服务中心建设,提升通关效率。二要力促嘉兴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省有关部门的沟通,谋求上级的支持,力争嘉兴出口加工区尽早升级为国家综合保税区,并充分发挥保税区政策优势,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外商投资,推进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三要力推沪嘉港口合作。利用港口资源和“海河联运”优势,深化与上海港合作,积极争取嘉兴港区成为洋山港保税港区的“飞地”,把嘉兴港打造成为上海航运中心的卫星港,以及为上海自贸区配套服务的大宗商品仓储、交割中心之一,实现配套上海、共享发展。

(三)合理布局,集约开发,科学推进滨海新区百亿企业群、千亿产业带建设。一要合理布局,进一步强化产业集聚引导。嘉兴出口加工区和嘉兴港区、平湖独山、海盐大桥三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要按照临港先进制造业示范区建设各自功能定位,认真落实市政府出台的滨海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引导,着力引进和集聚一批符合滨海产业发展方向、引领嘉兴全市经济发展的临港龙头项目。二要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滨海新区要以“嘉兴滨海港产城统筹发展试验区”批准设立为契机,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和港口资源,加大宣传和招商推荐力度,主动承接上海自贸区溢出效应,吸引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和具有较强成长潜力的创新型跨国公司投资入驻滨海新区。同时,要整合区域内各个主体招商资源,举办联合招商推荐会、洽谈会,打响滨海新区品牌。三要集约开发,充分发挥有限岸线资源的最大效用。虽然滨海新区拥有较为丰富岸线资源,但经过多年来开发所剩空间已经十分有限,尤其是粗放开发现象比较严重,下一步必须更加注重集约开发,把有限的岸线资源重点用于“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以充分利用我市深水岸线资源和口岸优势。同时,要充分发挥海河联运优势,拓展临港产业腹地和发展空间,不断推进滨海新区百亿企业群、千亿产业带建设。

(四)发挥优势,创新发展,协力推进大宗商品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建设。滨海新区集对外口岸、海河联运和区位优势于一身,特别是境内地势平坦,河流纵横,内河航道里程达1950公里,并且与浙北、苏南、上海等周边地区共同构成了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内河航道网,是建设大宗商品集散地和交易中心的最佳地区之一。一要进一步加快“海河联运”基础设施建设。要切实抓好乍浦、独山、海盐三个港区内河港池建设,加快推进黄姑塘、海塘等内河航道“联网”和相关闸桥改造的工程建设,打通海河联运“最后一公里”瓶颈,尽快实现内河主干线航道与嘉兴港独山、乍浦、海盐三个港区全面通航新格局,海河联运潜在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二要积极探索对外开放新机制和商品交易新模式。要着力提升接轨上海自贸区水平,应用上海自贸区在航运、物流、商业模式等领域的改革经验,依托嘉兴出口加工区升级综合保税区,大力发展嘉兴港保税物流产业,推动与上海洋山港保税物流互动。要积极探索运用电子商务模式,在滨海新区开设进口商品网上交易市场,着力构建对外开放新机制和商品交易新模式。三要着力推进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和交易中心建设。围绕“大港口、大物流、大市场”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强港口集疏运配套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嘉兴港综合物流园功能,着力推进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和交易中心建设,把滨海新区打造成为浙江地区乃至长三角地区大宗商品交易基地。

(五)完善功能,强化配套,合力推进嘉兴港基础设施和集疏运能力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功能,强化配套,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如码头、物流机械、航道水深、信息平台以及海河联运集疏运体系等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港内集装箱、煤炭专用码头泊位,建立统一的石化、煤炭等散杂货、集装箱专用码头作业区,提升港口的专业化、集约化和自动化水平。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港口合作,拓展物流企业战略联盟。“十二五”以来,嘉兴港与宁波、上海两港已有开展战略性合作良好基础。当前,要紧紧抓住嘉兴港即将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机遇,进一步拓展与宁波、上海两港的合作内涵,特别是要全面推动独山港区与上港集团合作,积极借助上港集团品牌、资金、管理等优势,加快独山港区深水岸开发利用,发挥独山港区对上海洋山港的集装箱配套、喂给功能,促进嘉兴港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