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作为江南文化的发源之地,人文资源积淀极为深厚,市区分布着马家浜文化遗址、子城、烟雨楼、三塔、文生修道院与天主教堂、血印寺、岳王祠、落帆亭、分水墩、西水驿碑、双魁巷等众多历史遗迹,以及月河、梅湾、芦席汇三个历史街区,集红色文化、运河文化、江南文化、古城文化、名人文化为一体。自市委八届四次扩大会议提出打造“红船魂、国际范、运河情、江南韵”的城市新风貌以来,社会各界对恢复嘉兴市区“七塔八寺”“嘉禾八景”历史风貌十分关注,特别是对恢复东塔及东塔寺呼声较高。对此,九三学社嘉兴市委联合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在会前通过现场视察、座谈征询和查阅史料等对恢复东塔及东塔寺进行调研,现将关于恢复东塔及东塔寺的思考和建议汇报如下。
一、恢复东塔及东塔寺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东塔及东塔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一是历史悠久。相传,东塔寺故地是西汉武帝时名臣朱买臣的故宅,六朝梁天监年中在此建寺,而塔则建于隋文帝仁寿年间。据《隋书》记载:隋仁寿元年(601),诏分舍利于江南等五十三州各建一塔。东塔即是其中之一,因此在嘉兴城旧称的“七塔八寺”中,东塔是历史最久的塔刹,东塔寺是八寺中第二古老(仅次于精严寺)的寺庙。二是影响深远。东塔寺自南朝建立后历经变迁,唐广德元年(764)在嘉兴主持屯田的朱自勉修建寺院并改名为“报国禅院”;北宋元丰间赐“大圣塔院”;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宁宗帝御赐“华严经阁”匾额;元皇庆间重修,赐“东塔广福教寺”;明洪武间寺损塔毁,重建定名“东塔广福华严讲寺”;后又几经兴废,明清间重修,改为方形砖塔,其隋唐风貌,格外亮丽。由于自南朝来绵延不断,跟嘉兴历史文化联结在一起,在嘉兴人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三是传说众多。西汉时期,有朱买臣覆水难收的典故;南宋时,出生于嘉兴的南宋第二任皇帝宋孝宗幼年时曾登上东塔寺钟楼;清代,嘉兴知府许瑶光,亲临东塔看日出后作《东塔朝暾》七绝诗;民国时期,韩国独立运动领导人金九到嘉兴避难第一个落脚点就在东塔寺……这些围绕东塔及东塔寺的众多传说故事,更是其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展现。
(二)恢复东塔及东塔寺是打造“红船魂、国际范、运河情、江南韵”城市新风貌内在需要。嘉兴是一座历史文化极其厚重的城市, “七塔八寺”“嘉禾八景”是嘉兴历史文化重要代表之一,而东塔及东塔寺就占据了一塔(东塔)、一寺(东塔寺)、一景(东塔朝暾)。在城市有机更新过程中,注重挖掘历史文化遗存,恢复东塔及东塔寺,重新找回“七塔八寺”“嘉禾八景”,既是提升嘉兴城东部片区形象,也是打造“红船魂、国际范、运河情、江南韵”城市新风貌内在需要,是推进中心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举措。
(三)恢复东塔及东塔寺已具有一定基础。一是群众基础。东塔在初建后的1400年间屡毁屡建,20世纪40年代日军侵占嘉兴期间,东塔塔刹坠落,解放后因塔身毁坏于1968年拆除。嘉兴城东虽然已不见东塔40多年,但嘉兴人民心中一直未能忘情于东塔,在老一辈嘉兴人心中永远浮现东塔秀丽的塔影,恢复东塔及东塔寺呼声较高。二是文物挖掘和遗存基础。1968年,嘉兴拆除东塔时,对塔基和地宫进行了挖掘,在深挖五尺处发现,底埋红色大陶缸,缸上置圆木桩,成井字形,用木料二十立方米,其上叠铺砖石基础至地面。其中在地宫出土文物28件(组),时代为宋至明,有玉、石、玻璃、铜器等材质。2019年-2020年,市文物部门对东塔寺遗址及东塔塔基进行考古调查,现已基本明确东塔塔基和东塔寺遗址范围及位置。东塔寺遗址平面基本呈长方形,面积约55亩。塔基范围为15*15米方形,探掘至宋代夯土层,发现灰沟、陶缸、木桩等遗迹,推测宋代夯土基础层有陶缸20个左右。其中清理陶缸一个,内有铁器残片及唐宋时期铜钱四枚。三是空间布局基础。2019年,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东塔旧址周围的老旧住宅进行了拆迁,为原址恢复东塔及东塔寺打下一定基础。
二、恢复东塔及东塔寺必需考虑的若干问题
虽然恢复东塔及东塔寺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但要真正实施,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集中反映在:一是占用土地问题。从考古调查看,东塔寺遗址平面基本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55.5亩,如要原址恢复东塔及东塔寺,加上配套用地(东塔公园),至少需要100亩以上土地。二是周边建筑需要适当限高问题。旧时,东塔巍然耸立在嘉兴城东,附近一马平川,登塔而望,嘉兴城和秀丽的鸳鸯湖尽收眼底,一派江南秀色,成为“嘉禾一景”。现在城市建设高楼林立,如不对周边建筑适当限高,即使恢复东塔也难以再现昔日“东塔朝暾”美景。三是建设成本较高。如在东塔旧址恢复建设,所用土地全部是老旧小区拆迁后的空间,成本较高。对此,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恢复东塔及东塔寺必须进行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权衡利弊,统盘考虑,谨慎决策。
三、关于恢复东塔及东塔寺的几点建议
(一)关于选址问题。鉴于东塔旧址位于纺工路至中环东路甪里街北侧城东片区中心位置,选址问题是恢复东塔及东塔寺首要问题,也是最难定夺的问题。一是采用原址复建。优点是既可实现对遗址有效保护,又可让游客观赏遗址,还可将这一区域相关文化积淀一并挖掘利用。缺点是建设成本较高,不仅直接土地成本较高,而且还有对周边土地上建筑限高带来的间接影响。二是选择异地复建。2007年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市政协文教卫体委曾建议将东塔在湘家荡区域进行复建,虽然方案当时没有被采纳实施,但现在也可作为一个选项,好处不仅复建成本轻,还可登高观看湖光月色。不足之处在于异地重建,历史文化价值大打折扣。从两个方案比选看,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原址复建更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关于东塔和东塔寺及周边区块规划建设问题。据相关部门资料:东塔和东塔寺及周边区块,即原冶金厂和东塔路两侧老旧住宅(已拆迁),总面积有419.11亩。建议以恢复东塔和东塔寺作为引导,对该片区进行统一规划,确定规划建设条件,特别是以东塔为核心确定周边建筑控高。
1.规划建设“东塔公园”(暂定名)。建议“东塔公园”按景区进行规划,占地150亩左右,其中东塔和东塔寺占地面积55亩左右,其他作为公园绿化用地和相关纪念建筑设施用地。
2.恢复东塔和东塔寺。应在充分考古的基础上,论证东塔和东塔寺复建位置。从现有情况分析,建议东塔在原址上复建,并参照杭州雷锋塔复建案例。一方面可展陈塔基宋代夯土层及灰沟、陶缸、木桩等遗迹,体现历史性和真实性,满足游客观赏遗址的需要。另一方面,新塔在高度和形态上自然成为老塔放大版,还可适当弥补现代城市建筑物“长高”给塔高带来的影响。同时,建议按历史规模恢复东塔寺,全面展示东塔蕴藏的历史文化。
3.关于原冶金厂区块规划建设。鉴于原冶金厂区块距东塔和东塔寺较近,在建设规划上需要严格控制其建筑高度。据了解有关部门对此已有初步打算,拟对原冶金厂内历史建筑和工业厨房进行保留。其中沿甪里街有110.76亩,内有文保建筑9幢,历史建筑6幢,总建筑面积约26932平方米,拟规划为建筑师归谷之用。此外还有历史建筑1幢,工业厂房10幢,占地107亩,也作为工业建筑保留区予以保留。如果这一设想得到实施,应该说东塔和东塔寺周边区域建筑物控高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三)关于挖掘历史文化遗存讲好东塔故事。文化是城市根脉,也是旅游的灵魂,要牢固树立以文化城、以文化人的理念,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存讲好东塔故事。一要继续做好东塔及东塔寺考古挖掘。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原则,在恢复东塔及东塔寺建设之前,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力量对东塔及东塔寺进行考古挖掘,并充分利用考古成果,丰富展陈内容,更好地彰显城市历史文脉。同时,这一区域在前期考古调查中发现的2处民国时期碉堡也要予以保留并做好展示。二要做好相关文化收集、整理和展示。东塔、东塔寺在初建后的1400年间,留下许多佛教文化和人文故事,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深入挖掘。同时还要对与东塔、东塔寺相关传说故事进行收集整理,丰富东塔、东塔寺文化内涵。如:汉代的朱买臣。东塔寺相传是其故宅,寺后有朱买臣墓。朱买臣在汉武帝时官至会稽太守、主爵都尉,位列九卿,在民间的知名度很高,早年他家贫好学,靠卖柴生活,在卖柴的路上挑柴途中背诵诗文;后来他得到嘉兴人、著名辞赋家严助的推荐官拜中大夫。至于马前泼水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还有宋孝宗赵昚。赵昚出生在嘉兴,他幼年曾在登临东塔寺钟楼时,不慎失足坠地。旁人大惊失色,而他竟安然无恙,后因此钟楼得名景龙楼。赵昚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平反岳飞冤案,锐意收复中原;内政上,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安康,史称“乾淳之治”。清代嘉兴知府许瑶光。许瑶光在嘉兴担任知府十七年,为嘉兴做了许多益事,是嘉兴历史上有名的知府,他的一首《东塔朝暾》流传至今。为此,东塔恢复以后,可在每年的重阳节、春节,组织登塔健身活动,以示纪念。三要高标准做好原冶金厂历史建筑和工业厂房修缮。建议参照南昌市“小平小道陈列馆”对老厂房进行高标准修缮整理,展示50年代老式厂房风貌。同时,选用一定面积老厂房作为工业遗存展示馆,与东塔公园一并对外开放,吸引游客。
九三学社嘉兴市委 嘉兴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