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 收藏本站

嘉兴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提案

发布时间:2019-01-31 16:25:00

以史为脉 以文铸魂

大力推动嘉兴中心城区品质提升

九三学社嘉兴市委会 嘉兴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嘉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这块文脉深厚的土地上,史前文化、古城(镇)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构成了嘉兴历史文化的多样和独特性,组成一曲气势磅礴的文化乐章。要紧紧围绕打造“国际范、江南韵、运河情、红船魂”城市风貌的目标,立足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以史为脉、以文铸魂,将其深度融入到嘉兴中心城区风貌和品质提升之中。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围绕史前文化,将马家浜考古遗址公园打造成“江南文化之源”。借鉴杭州“良渚文化”和上海“广富林文化”保护开发的经验,高起点、高标准推进马家浜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一要坚持保护在先原则,在功能定位上需明确依序为保护、教育、游览。注重原有地貌和生态系统保护,严禁平整土地和开挖河道;严格控制地面建筑物建设;游步道和围墙建设应选用生态化方案等。三要抓好马家浜文化博物馆布展。展陈内容上,着重展示马家浜文化考古成果,同时从传承和发展脉络角度还要适当展示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内容,突显马家浜文化是江南文化之源。展陈方式上,通过文字说明、图片展出、实物展示、模拟场景以及3D视频、VR体验等多种手段,增强其可看性、趣味性和体验性。

(二)围绕古城文化,将子城区块打造成嘉兴“城市会客厅”。子城片区集中了嘉兴府城遗址、天主教堂、“预干团”驻地遗址、沈曾植故居等历史文化遗迹。在嘉兴“城市会客厅”建设中,除抓好子城遗址、天主教堂等修复工作外,利用子城内的“老营房”设立“城市会客厅·文化展示馆”,展示嘉兴城市发展史,嘉兴历史文化和“预干团”在嘉兴的历史。

(三)围绕红色文化,将湖滨区块打造成展示“1921”元素的“南湖新天地”。在湖滨区块开发建设中要充分融入“1921”元素。一是建议将南湖革命纪念馆老馆,改建成中共早期党员史料陈列馆。二是在湖滨区块开发建设中集中展示“1921”元素,包括在湖滨“鸳湖里弄”还原鸳湖旅社;在湖滨设置蒸汽机车头广场;在南湖老渡口树立十三位中共一大代表的雕塑,等等。三是在现北师大附中(老南湖高级中学)搬迁后,辟出部分校舍,设立“红船·特色书苑”,作为红色文化宣传基地。

(四)围绕运河文化,把“月芦文杉”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风情带”。一要抓好运河博物馆建设。将文生修道院作为“嘉兴大运河历史博物馆”,内设中国大运河文化、漕运历史文化、嘉兴运河文化等展示以及相关3D专题片播放厅等板块。二要恢复“望吴门”和建设运河文化广场。在北丽桥或荷月桥南侧恢复“望吴门”,同时恢复一段城墙,游客可以登上城楼,一览城北运河景观。将望吴门广场、月河历史街区停车场改建为运河文化广场,彰显吴根越角的历史文化。三要抓好落帆亭(杉青闸)文化内涵挖掘和展陈。进一步挖掘当年杉青闸官舍和宋孝宗历史文化,丰富落帆亭的历史文化展陈。四要抓好分水墩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在墩上设置当年分水模拟沙盘或动画影像,并恢复水天庵。五要抓好双魁巷历史建筑利用。在此设立红妆馆,展示江南水乡民俗风情。六要注重商业老字号文化挖掘。通过修缮、改建、迁建等多种方法,恢复和构建原有的老街巷、老字号,展示嘉兴历史上商贸文化和名优特产,努力打造具有嘉兴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五)围绕名人文化,展现嘉兴人杰地灵的人文特质。一要抓好嘉兴名人评选工作,营造重视并发展名人文化的浓厚氛围。二要积极开展名人文化研究,通过名人传记、影视作品、地方戏曲和导游讲解词,讲好名人故事。三要在湖滨现北师大附中搬迁后,辟出部分校舍,建设嘉禾名人馆。四要有计划地在市区修建和设立一批名人纪念场馆和故居遗迹。如古代的宋孝宗赵昚、吴国大夫伍子胥,近现代的沈曾植、沈钧儒、褚辅成等名人纪念场馆和故居,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吸引游客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