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 收藏本站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7-05-25 14:25:22

   绿色制造是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及系统优化,将绿色制造贯穿于产品全生命周期中,进而实现环境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的制造模式。“十二五”以来,我市以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为目标、以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为抓手、以节能减排新技术推广为途径,大力推进绿色制造,绿色制造水平明显提升。但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绿色制造理念不够强;二是制造业结构不够绿;三是资源利用率不够高。四是环境治理成效不够大。五是资源循环利用不够多。为此我们建议:
    1、制度倒逼——强化节能环保准入约束管理。一是强化绿色准入管理。按照我市“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和产业功能区发展定位,充分利用项目“环评”、“能评”、“水评”等多种手段,严格实行制造业项目准入制度。二是强化用能权、排污权等市场化配置。进一步健全用能权交易体系,不断完善排污权交易体系,积极建构废弃物交易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三是强化工业绩效综合评价。进一步完善工业绩效综合评价办法,提高节能减排指标权重,加大工业绩效综合评价结果运用范围。
    2、结构挖潜——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一是全面推进绿色化改造。全面推进化工、化纤、造纸、印染、铸造等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用高效绿色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改造制造流程,加快实现传统行业绿色升级。二是积极实施智能化改造。以“智能工厂”为目标,加快传统行业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全面提升企业资源配置优化、生产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决策科学化水平。三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借助全省“低小散”行业整治和“小印染、小化工、小造纸、小电镀”等行业环保整治提升的工作机制,对不符合节能、环保、安全等标准的企业坚决给予关停淘汰;对综合绩效评价等级为D类的企业,坚决执行土地、用电、用水加价政策。
    3、体系重构――建构绿色制造体系。一要强化规划约束。将产业规划作为项目“能评、环评”审批的必要条件,以此推动绿色发展、错位发展。二要实施生产过程清洁化。采用少废、无废的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生产设备,少用、不用有毒有害原料,组织物料再循环和必要污染治理,实现清洁生产。三要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原则,实现项目、企业间、产业间首尾相连、环环相扣,物料闭路循环、物尽其用,打造循环产业链。
    4、服务支撑——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和技术发展。一是破解制约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瓶颈。适应绿色制造发展需求,以市场化机制为核心,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营造公平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市场环境。二是完善节能环保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围绕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共性关键技术,鼓励政产学研,搭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强化绿色制造技术研发、标准制订及数据信息平台建设。三是探索建构在线智慧监管体系。按照国家“互联网+”行动方案,积极推进绿色制造智慧化工程,实现在线监测、在线监管、在线交易。
    5、政策支持——建构绿色制造体系保障机制。一是完善资源综合利用财税优惠政策。减少和取消“两高一低”行业产品出口税收优惠政策,加大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产品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研发财税支持力度,建立产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实施转型转产、结构调整等。二是强化协调机制。建立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为召集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协调,发改、经信、科技、环保、财税、供电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把绿色制造理念、政策和项目落到实处。三是强化考核奖惩。对未按照规划要求和项目准入标准强行实施项目落地的地方政府,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应予适当扣分;对未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坚决实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