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 收藏本站

我身边的社员 ▏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人——记浙江省荣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综合四支社社员孙玉琳

发布时间:2020-08-05 14:55:00

摘要:

孙玉琳,男,浙江省荣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2018年正式加入九三学社,以其精湛的技术、挑战高难度手术的气魄文明嘉兴神经外科医学界。

孙主任毕业于内蒙古医科大学医疗系床医学专业,曾先后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外科、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脑神经中心进修深造。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20年,嘉兴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嘉兴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专家。

孙主任特别擅长颅脑和脊髓损伤、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脊柱脊髓肿瘤等疾病的诊治和显微手术治疗,率先在嘉兴地区开展神经内镜(脑室镜)微创手术,具有丰富神经外科理论和临床工作经验、熟练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 。



孙玉琳,男,浙江省荣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2018年正式加入九三学社,其以精湛的技术、挑战高难度手术的气魄文明嘉兴神经外科医学界。

孙主任毕业于内蒙古医科大学医疗系临床医学专业,曾先后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外科、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脑神经中心进修深造,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20年,嘉兴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嘉兴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专家。

孙主任特别擅长颅脑和脊髓损伤、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脊柱脊髓肿瘤等疾病的诊治和显微手术治疗,率先在嘉兴地区开展神经内镜(脑室镜)微创手术,具有丰富神经外科理论和临床工作经验、熟练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 。

孙主任高超的医术在嘉兴名闻遐迩,在此,分享几个案例。


一、“螺蛳壳里做道场”——脑室镜下颈髓肿瘤切除术

52岁的姚师傅,除了肩膀痛,自己的手也常常感到疼痛麻木,有时甚至痛到睡不着,以为是骨刺或颈椎的问题应该无大碍,于是就贴贴止痛膏、吃点止痛药了事。挨过了大半年,实在痛得连药物都无法控制了,去年他便来到荣军医院骨科一看,颈椎磁共振检查发现他的颈椎第7节与胸椎第1节的位置长了一颗个头不小肿瘤,建议赶紧去神经外科手术,这让一家人都吓出一身汗来。

“通过MRI检查可以看出是一颗直径超过20毫米的肿瘤,几乎快压扁脊髓,这就是你上肢疼痛麻木的来源。”神经外科主任孙玉琳,指着姚师傅的片子告诉他,“还好发现的及时,再发展下去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严重的话有高位截瘫的危险。”

孙主任的讲述让姚师傅和家人都倒吸一口冷气,也让他们回忆起,过去一两年姚师傅常常会莫名其妙地摔倒,等醒来了也不知道自己发生了什么事,原来就和这颗埋藏在脖子里的“定时炸弹”有关,这也坚定了他们赶紧进行手术的决心。

姚师傅历时4个小时的内镜微创手术进行得很顺利,肿瘤被成功切除,被推出手术室的姚师傅看上去并无异样。术后的他带着颈托意识清晰,原本的麻木疼痛感消失,自己轻松地躺在病床上和家人聊天。问及手术情况,孙主任表示,“为了减少手术创伤,我们在神经内镜——德国齐柏林脑室镜下将肿瘤切除,手术中只需要打开半个椎板,不用再行内固定手术,创伤非常小。这样的治疗在嘉兴地区还数头一回。”

众所周知,容纳人体脊髓的椎管本身是固定的很小的内空间,里面除了脊髓还包裹着神经根和血管。要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内镜下辗转腾挪,将肿瘤病变切除,又不损伤到正常神经与血管,保护好脊髓功能,用孙主任的话来说,就是“螺蛳壳里做道场”,是复杂精细的一项高难度工程。

据了解,姚师傅术后很快就带着颈托下地走路了, 两周后便拆线回家。带着颈托保护4周后姚师傅就完全正常的生活了。


二、“赶走沉默杀手”——脑室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

2018年10月某周日的下午,家住海盐的53岁的老余(化名)正和家人收拾着衣物,打算明天出院,看他神清气爽的样子让人想象不到这是一位在7天前刚做过脑部手术的患者。

原来,在入院前他总感觉头晕而且四肢无力,症状延续了一周,家人建议他还是快上医院检查一下:“有些病拖拖就严重起来了。”

于是,他来到荣军医院神经内科,一查果然有情况:脑部磁共振检查发现老余有巨大的亚急性慢性混杂硬膜下血肿的病灶,一侧大脑已经压偏了,形成严重的脑疝,随时可能没命了,于是马上将其转入了神经外科住院治疗。

孙主任进一步明确了其颅内情况:患者的颅内出血反复多次,亚急性和慢性信号混杂,现在大部分都是积血块,还是有一定的治疗难度。

一般这样亚急性和慢性混杂硬膜下血肿,往往采用的是全麻下打开患者的颅骨瓣,清除血肿后再将打开的骨瓣装回,这样对患者的手术创伤很大,恢复周期也比较长。考虑到老余的病情,颅内含有大量机化血凝块,传统治疗大骨瓣开颅和单纯钻孔引流都是达不到理想效果的,因此还是建议用神经内镜来进行一个微创的手术清除。孙主任考虑非常周到。

在与患者和家人充分沟通后,孙主任带领神经外科团队在老余的颅骨磨开直径1.5cm指甲盖大小开口,在神经内镜(脑室镜)下颅内的血肿情况一目了然,精准清除,整台手术在局麻下便轻松清除了血肿。术后第二天,老余便能下地行走,7天拆线就可以回家了,治疗达到了满意的预期效果。


三、“挑战医学难题”——9旬老人脑室镜硬膜下血肿清除术

年已9旬的老吴近半年一直身体乏力,越来越不喜欢下床走动,不爱说话,尽管手脚能自如活动,但还是长期卧床。

到了5月上旬,老人越发让家人担忧。胃口越来越差,每餐就吃两三勺米饭,吃下没多久就恶心,给吐出来。于是,他们怀疑老吴会不会是得了脑梗,便决定将他送到荣军医院神经内科检查治疗。但经过检查,却让医生和这家人大吃一惊。

通过头颅核磁共振检查,神经内科发现老人并非患了脑梗,立刻联系到神经外科主任孙玉琳。

孙主任和家人讲到:“从片子上看,老人存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左侧出现大量慢性硬膜下血肿和积液,而且血肿量大,已经照成大脑中线移位形成脑疝。血肿内信号不均匀,考虑慢性血肿已经硬化、粘连。”

让老人有活下去的希望,就要清除如此大量的血肿,唯有手术一条路。

经过两科商讨并与家人的沟通,大家决定将老吴转到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接下来,摆在神经外科团队面前的就是如何安全地为一位高龄体质虚弱、心肺功能不佳的老人进行风险极高的脑部手术的问题。

影像中显示老人右脑的大块血肿内硬化粘连,单纯依靠钻孔冲洗引流并不能达到治疗效果。“高龄体质虚弱、心肺功能不佳的现实,让老人可能无法耐受传统大骨瓣血肿清除术的全麻,更不用说伴随的手术和副损伤。”孙主任带领的神经外科团队仔细研究了老吴的情况,认为采用微创技术,局麻下神经内镜钻孔冲洗引流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是最佳办法。“局部麻醉,让医生和患者在术中可以随时交流,了解情况,以及小切口微创手术使创伤最小,让老人可以得到更好的恢复。”

患者和家人了解并接受了这样的手术方案。事实证明,老人恢复得很理想。

“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老人不可避免的出现脑萎缩,往往头部微小的碰撞和损伤,硬膜下就会出血,但出血的速度很缓慢。”孙主任说,“患者和家属总是过了几个月甚至更久,血肿压迫大脑严重了,出现了肢体无力、麻木,甚至偏瘫了,才来就医,往往还都以为是脑血栓的问题,等做了检查硬膜下血肿才被发现。”

“都说老人碰不起,平时的起居运动要防止头部的磕碰。”孙主任讲到,“另外,留心家中老人一些行为的改变,例如行走不稳、嗜睡、经常头痛头晕,出现肢体活动障碍,毫无缘由地开始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这其实都是脑出血的‘蛛丝马迹’。”


四、2019年春节前得意收官之作——微小骨瓣切开脑室镜下微创血肿清除术

2019年211日,春节假期后第一个上班日,对于93岁患者王老的家属来说,尽管这年是在医院里过的,但是看着老人神清气爽,马上能下床康复的样子,心里还是感到欣喜不已。

神经外科病区主任孙玉琳和团队成员们也倍感高兴,节前这场“收官之作”完成得漂亮!

王老的家人告诉说,老人家1950年入伍,曾经还上过朝鲜战场:“平日里看起来健朗,其实也已是岁月不饶人。”

据了解,老人曾做过髋关节置换,如今还有了阿尔茨海默症的迹象。走路本身就跌跌撞撞,1月底家里不小心摔了一跤,老人当时没有告诉家里人。

摔跤后3天里,家人觉察到老人总时不时会呕吐,还有了发烧咳嗽迹象,仔细询问之下才得知情况,立即将他送到荣军医院就诊。

当王老到医院时,接诊医生发现他意识出现改变,交流也答非所问。

经过CT检查诊断,老人两肺感染存在肺气肿,更关键的是,左侧额颞顶枕部大量急性硬膜下血肿,已经形成脑疝。

“一般来说,这样的大量急性颅内出血,我们往往采用大骨瓣切开实行血肿清除术,但这样对九十多的老人来说是无法承受的‘巨大创伤’。即使能下手术台,也可能无法恢复正常了。”在琢磨如何为老战友手术时,孙玉琳主任仔细考虑了他的耐受力与手术预期。

神经外科团队经过术前评估,留意到老人家年纪大了,不可避免存在脑部萎缩:“这倒反而给手术带来一种创面小又理想的选择——微小骨瓣切开神经内镜下微创血肿清除术。”

2月3日,也就是除夕的前一天,在充分的术前准备下,孙主任带领神经外科团队为这位曾经雄赳赳跨过鸭绿江上战场的老战士顺利进行微创手术,术中只取下1.5cm的骨瓣,通过这个“小窗口”置入神经内镜,彻底清除了110ml的硬膜下血肿。

如今,平安度过术后观察期的王老精神恢复良好,在康复技师的指导下,已能下地行走,逐步康复中。

孙玉琳主任在神经外科的造诣在浙江省也名列前茅,挽救了众多的生命。因为神经外科常常是急诊又病情危重,孙主任常常深更半夜或者休息天到医院做手术抢救病人。很多家属对他深表感谢,而他总是谦虚地说:“这是我作为一个医生的责任!”这也是我们九三人的高风亮节,为了群众的健康默默奉献又谦逊低调。我和孙主任是一个医院的同事,又同属“嘉兴九三”综合四支社的社员,对他很熟悉,由衷地为有这样的同事和社员而骄傲自豪,同时也鞭策自己努力学习先进榜样,共同为人民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合四支社  俞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