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 收藏本站

陈立 ——为追求科学与民主奋斗不息

发布时间:2020-06-14 16:32:00

编者按:陈立是九三学社在浙江最早一批社员之一,参与并主导了九三学社杭州分社筹、杭州分社、浙江省工作委员会和浙江省第一届委员会创建、组织和发展工作,曾担任九三学社杭州直属小组组长,九三学社杭州分社第二至第四届委员会主委,九三学社浙江省工作委员会主委,九三学社浙江省第一届委员会主委、第二至第五届名誉主委。今天我们跟着九三学社浙江省委宣传部沈凌云部长整理的材料,一起来回忆一下这位前辈。



陈立,字卓如,1902年7月生于湖南平江。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我国工业心理学创始人。曾任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合聘工业心理研究员。历任浙江大学教授、教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浙江大学理学院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博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学院副院长、院长,杭州大学副校长、校长、名誉校长。曾先后担任和兼任全国政协第三至七届委员,浙江省第一、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浙江省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委员,政协浙江省第二至三届委员会常委、第四届副主席。历任九三学社第四至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常委,九三学社杭州直属小组组长,九三学社杭州分社第二至第四届委员会主委,九三学社浙江省工作委员会主委,九三学社浙江省第一届委员会主委、第二至第五届名誉主委。曾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第一至九届副理事长、浙江分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心理学组召集人,浙江省教育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人类工效学会理事长,全国行为科学名誉理事长,浙江省科协第二、三届副主席、名誉主席等职。2004年3月在杭州逝世。

他是一位坚定的科学探索者,把一生都献给了心理学研究,即使在逆境中也从不放弃。他是一位民主与革命执着的追随者,青年时代参加过进步思想宣传,还为营救五四运动中被捕的共产党人四处奔波;解放后,致力于多党合作事业几十年,七十七岁终于实现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心愿。

五四运动时就有了“要民主、要科学”的进步思想

陈立年幼丧母,单靠父亲抚养成长。在孩提时期,为了挣钱糊口,就早早地失去了求学的机会,学过刻字,也做过小皮匠。所幸在热心的小学教师帮助下,争取到一个食宿免费名额,才得以继续进培元小学学习。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在七省教会学校统考中获得第一名,免费升入武昌博文书院读中学。

中学时代,陈立阅读了大量原版经典著作、哲学和社会科学书刊,接触到了进步思想。五四运动爆发,他和同学们一起写文章、办壁报、贴标语,积极投身到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中去。不久,因他思想进步和才华出众,被武汉《大汉报》聘为兼职副刊主编。陈立积极组织和撰写稿子,向国人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向大家介绍“舶来”的先进科技知识。1927年国民党背信弃义,他少年时的同乡、同学,在北伐军中任党代表的吴溉之参加上海工人纠察队被捕入狱。当时陈立在沪江大学就读,得知此消息,到处奔走,多方设法,最终将吴溉之保释出狱。

解放后,陈立带领浙大文学院的师生去安徽皖北农村参加土改运动。在思想改造和“学术批判”运动中,他实事求是,坚持真理,诚心接受群众的正确批评,勇于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文化大革命严重的冲击也动摇不了他对党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1979年终于实现了夙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潜心钻研,突破并发展业师理论

1930年陈立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湖北省公费留学英国,被推荐到伦敦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C.E.斯皮尔曼教授门下攻读心理学,仅1年时间就通过了博士资格考试,进入实验研究阶段。他还花了一个学期到剑桥作“持续工作过程”的研究,获得F.C.巴特列特教授的赏识。1933年6月,他来到英国工业心理学研究所,仅半年时间,就写出了4项研究报告。1932年12月,陈立转到德国柏林大学心理研究所,在格式塔心理学大师W.苛勒的指导下开展“个体声调高低的差异”研究,后因纳粹分子猖獗,苛勒本人逃往美国而导致研究告终,陈立也因此毅然舍弃尚有两年的博士后公费资助,决心回国,用自己所学来报效祖国。

回国后,陈立一心想把祖国的工业心理学搞上去。面对工业落后,民族灾难深重、物质条件极为困难,国民党腐败政府无暇顾及工业心理学发展的情况他没有却步,没有力量支持就独自开展工作,没有经费支持就自己出钱搞研究。为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他在北京南口机车厂、江苏南通大生纱厂开展劳动环境与生产效率关系的研究,并在清华大学筹建起疲劳研究实验室。早在1935年,他就撰写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工业心理学专著《工业心理学概观》,系统地论述了工业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和原理,从组织层面分析了工业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和理论发展方向,成为我国的工业心理学乃至应用心理学理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抗战期间,陈立无法继续从事工业心理学的研究,1939年改任浙江大学心理学教授。当时浙大内迁贵州,在艰难条件下,他发挥了另一专长,开展心理测验和因素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他创新发展了智力与测量理论,在国内开创性地运用经典心理物理实验和现代心理测量相结合的因素分析方法,对O因素取材进行了最广泛的研究,提出了“因素组成随年龄而简化”的理论,批判了他的业师斯皮尔曼的O因素不变说,被认为是对时相分析的一种崭新设想,确立了他在国际心理学界的地位。他撰写的论文《一套智力测验在不同教育水平的因素研究》被国际著名心理学家泰勒(Tyler)认定为是对G因素的发展研究划阶段的论著,受到国际心理学界的高度重视,并成为智力发展问题的肇始之作。1947年他在美国《教育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配对测验的校正公式》一文,提出了改正和简化公式。后来发表过《我对测验的看法》《习见统计方法中的误用与滥用》《测验效度理论析义》《项目反应理论初评》等等,对我国心理测验的正确应用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为新中国心理学事业奋不顾身

新中国的建立,给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春天。从此,陈立施展抱负,用自己的专业为新中国服务。

建国初,他对杭州市四千多名四岁至十五岁的在校儿童的身体发展状况,进行了广泛的测量研究,其规模之大,研究项目之多,在国内还是第一次,成为了后来国内这方面研究的先导。

五十年代,随着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条件,陈立亲自带领师生深入到杭州的一些工厂,进行事故分析,操作分析、工艺流程、视觉疲劳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使心理学这一学科直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六十年代初,陈立开始认识过程发展规律的心理学研究,原拟用五年左右时间进行一系列课题的实验研究。“文革”前夕发表了探索性的前三篇研究报告,受到心理学界的好评,但却遭到文痞姚文元(化名葛铭人)的打击,姚文元攻击陈立的实验研究是资产阶级方向,是反马克思主义。当时心理学界有的单位竟然以同意姚或陈的观点作为划分心理学界革命与反动的标准。在那个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日子里,许多同志都为陈立担心,但他不畏强权,不怕打击,坚持真理,坚信自己的观点和方法的正确性,毅然站出来同姚文元进行公开的辩论,反驳姚文元的荒谬论点。虽然这使陈立在“文革”期间受到更多的批判和打击,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观点,对自己从事四十多年的心理学专业始终信心坚定。在靠边站的日子里,他利用业余时间坚持了心理学的研究,写下了大量的心得并整理和翻译了大量资料。

老当益壮,分秒必争,求索不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心理学研究也需要有大的发展,由于心理学界专业人才本来就稀少,加上“四人帮”的摧残破坏,专业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陈立不顾自己已年近八旬和社会事务繁重,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投身到我国第一个工业心理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工作中。

在1978年的全国心理学年会上,陈立提出举办高等学校实验心理学师资进修班的倡议,并承担了筹办第一届进修班的任务。为了加速培养工业心理学的专门人才,他从1978年开始连续招收三届研究生。他亲自与机械工业部等国家部委联络和商谈合作,于1980年建立了与工业部门直接挂钩的面向实际应用的工业心理学专业,并在该专业的培养计划、教学方案以及课程设置的设计与实施方面,都作了周密而富有成效的工作。杭州大学工业心理学专业因此成为我国首批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并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点。1990年,工业心理学实验室被国家计委批准为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多年中,该专业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工业心理学人才。

90年代开始,陈立又把目光转向学校心理学这一应用领域。为了更加重视和促进心理学研究结合中国实际的应用,他把《外国心理学》杂志改名为《应用心理学》。他在《应用心理学》杂志上撰文呼吁加强心理系学生的学校心理学训练,毕业后能在各中小学中开展心理咨询与学习指导工作。为此,他组织杭州大学心理系教师展开专题讨论,并对此提出课程设置的改革方案。

陈立在组织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思想及其应用方面,也有许多创新。他先后在《企业组织的发展与改革》《行动研究》《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组织发展研究》和《改革开放中企业的新秩序观》等一系列文章中,深入浅出地论述了理论原理,明确地提出了组织改革与发展的方法学和具体实施策略。

基于陈立对心理学研究领域作出的成就,1992年12月,他被授予伦敦大学院士,1997、1998年,又分别被授予“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和“中国人类工效学会终身成就奖”。

他不仅是科学家,也是德高望重的教育家

自1924年在武昌博文书院任教开始,60余年的教学实践,使陈立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教育思想,并且不遗余力地推进着教学改革。首先,他提出大学智育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工具”。在专业课教学中,主张改进教科书,让学生直接接触经典原著与学报中的研究论文。他非常强调高等学校开展科研的意义,认为只有科研上去了,大学教育才能真正把“工具”教给学生。为此他非常重视实验室和图书馆建设。浙江大学屡经搬迁,在场地不足,实验仪器缺乏的条件下,他与同事仍然千方百计维持实验教学。除了强调大学教育把重点转移到“工具”传授上以外,他还主张改变大学教育侧重于智育的局限,实现“全人教育”,即顾及并协调个体身心各方面的教育,使之得到和谐的发展,成为健康的人的教育。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理想,在他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一直关心着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发展。同样,他也很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政治修养的培养,除政治理论课外,他还把辩论活动看成是培养学生政治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民主政治参政议政创造条件。

在重视校本教育的同时,陈立还热心科学普及工作,是我国科普宣传工作的开拓者之一。早在1945年,他与苏步青、王淦昌等科学家一起在重庆发起成立了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并于1948年担任中国科技工作者协会杭州分会的首任理事长。1949年6月他又发起并组织了浙江科普工作者协会,并长期担任了浙江省科普协会主席、浙江省科普作协理事长等工作。

致力于多党合作事业孜孜不倦、无怨无悔

1952年,陈立加入九三学社。1954年11月被九三学社中央确定为杭州直属小组组长人选。之后,他一直参与并主导了九三学社杭州分社筹、杭州分社、浙江省工作委员会和浙江省第一届委员会创建、组织和发展工作,并从第二届社省委起,连续担任了四届九三学社浙江省委名誉主委,期间还担任了九三学社中央常委,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和省人大代表等职。自从加入九三学社组织,他就始终坚持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16字方针。在担任九三学社领导期间,兼顾科研、教学的同时,他带领社员认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参政议政、 民主监督;“四人帮”粉碎后及时在社内开展拨乱反正工作;发挥本社科技力量集中优势广泛组织并带头参与社会服务、海外联谊、招商引资和为四化建设岗位作奉献等活动。晚年他还努力为浙大的跨越式发展和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积极建言献策。

陈立常引潘天寿先生画作题款“会心在四远,不是为高飞”以自励,默默地实践着自己的人生诺言。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一生,是光明磊落、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俭朴刻苦,淡泊名利,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祖国的科技、教育和多党合作事业。

参考资料:

[1]《心愿——记杭州大学校长著名心理家陈立》(九三学社中央机关刊物1982年第7期)

[2]《深孚众望的著名心理学家》(杭州社讯 第19期1980年9月28日)

[3]《这是研究心理学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方向吗?》(光明日报 第二版面1965年10月28日)

[4]《九三学社浙江省委员会基层组织社员引进工作及学术交流重点事例介绍》(九三学社浙江省委宣传部整理1988年9月15日)

[5]《陈立(中国现代心理学家)》(网页 百度百科)

(沈凌云根据资料整理 )



转自:九三学社中央

编辑:吴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