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 收藏本站

褚辅成史料搜集、研阅回顾

发布时间:2015-09-28 15:27:00

 

褚辅成史料搜集研阅回顾

王天松

在退休前五年,将历年挖掘、搜集的褚辅成先生(以下简称褚辅老)史料,进行系统整理、研阅,最后形成褚辅成研究系列丛书——《褚辅成文存》、《褚辅成文存摭补》、《褚辅成年谱长编》三书,并于退休前结集出版。要说从搜集史料开始到最后付梓,则前后经过了20年的时间。因为有一份本职工作,所有挖掘、搜集、整理、研阅史料的工作,只能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进行,非常艰辛。特别在最后成书的五年中,由于想要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之际出版,努力赶时间抓进度,造成体力与精力上的严重透支,一定程度上伤害了本来已在日趋衰老中的身体。上述三书中最后一本《褚辅成年谱长编》出版至今虽近一年,但身体、身心的极度疲劳仍未得到有效解除。受九三学社嘉兴市委员会、政协嘉兴市文史研究会之约,将前后20年来挖掘、搜集、研阅褚辅老史料的过程作一大概回顾。

褚辅老历史地位和研究状况

褚辅成(18731948),字慧僧,别号褚南湖,是从江南水乡——嘉兴走出去的历史文化名人。

1904年,褚辅老留学日本。1905年在日本东京加入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中国同盟会,进行反清革命,至民国末(1948年),一生历经中国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反袁斗争、护法运动、癸亥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四一二清党、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三年内战等。在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进程中都有他的身影和声音,且在有些事件的特定时段,还处在领衔或担纲的地位。“作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单就他一生中在日本参加同盟会并领导浙江地区的反清革命,反对袁世凯复辟被捕入狱而险遭杀害,参与护法运动而为护法国会的主要领导人,冒死掩护韩国流亡政府领袖金九,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这几件大事,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就不可忽视,褚辅成足称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邵鸿《褚辅成年谱长编》序)他是一位“民主革命的先驱者,民主宪政的先行者……九三学社的主要创始人”。(刘冬生《褚辅成文存》序)长期以来,“由于受极左思想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仅对其生平少有宣传介绍,有关研究亦十分缺乏,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邵鸿《褚辅成年谱长编》序)有关褚辅老的史料长期以来被尘封于民国时期的各种报纸、刊物中,或沉淀于全国各大档案馆的档案里,或散落遗存在坊间有识之士的书夹内,很少有人进行系统的挖掘、搜集、整理、研究、展示,对他的研究处于空白状态。人们对这位嘉兴籍的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和社会活动家的生平、事迹、思想知之不多,了解甚少,有的甚至被讹传。

褚辅老研究的起因

想要研究褚辅老的想法,最早产生于1991年嘉兴市文史资料第三辑《褚辅成专辑》出版后。该书所有23篇文稿,都是褚辅老的后人,部分学生、同事或文史爱好者所撰写。拜读之余感到,文中对褚辅老一生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虽都有提及,但在谈到这些重大历史事件时往往又都一笔带过,缺少具体史料的支撑。由此想到,能否顺着此书所提供的资料线索,进一步收集褚辅老的资料,编写一部史料较为丰富、系统的书——如《年谱》之类。但那时的想法不敢明示于人,只在脑海中一闪念瞬间就过去了。原因很间单,自己作为一名长期在企业工作的科技人员,虽然平时有爱好历史(近代史)的业余兴趣,但过去从无有关史学方面的基础训练,也没有文史方面的写作积累,要想做成这件事,难上加难。但那时我从企业调入统战系统机关已有三年多,每年在列席嘉兴市政协全会或在平时,每每听到不少政协委员和社会有识之士呼吁政府要重视对褚辅老这一历史人物的研究和纪念,而且这种氛围一年比一年强烈时,又催醒了脑海中曾经有过的瞬间闪念,决定不妨试一试,先从积累史料开始,慢慢去做。由此在后来的十余年中,利用一切机会如外出开会、考察、学习以及节假日里留意搜集有关褚辅老的各种史料,包括购买一些近代史中叙述重大历史事件的书藉和已经出版的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专着,从中发现史料线索和汲取写作营养。

褚辅老史料征集过程

关于褚辅老史料的征集十分不易,搜集难度极大。从1991年手头仅有一本市政协文史委编辑出版的《褚辅成专辑》开始,到20068月积累起比较丰富的史料,开始动笔整理、研阅、撰写,期间经过了15年的时间。之所以征集难度大,主要一是史料零散、缺乏系统:由于褚辅老一生不写日记、不撰回忆录,他在世时也没有对自己的文字进行过结集汇编,更没有褚氏家谱之类的现存家史资料。所有的史料均分散在民国时期各种书刊、报纸、各地档案馆的档案以及散落在坊间有识之士的手中,呈分散、点滴的无序状态;二是史料时间跨度长:褚辅老一生的政治生涯历经晚清与整个民国时期,时间跨度半个多世纪;三是褚辅老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之多,几乎历经从清末到民国末所有各大历史事件,可说无役不从,史料极其丰富。四是史料分布区域广。褚辅老一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北上北京、天津;南达广东,云南;西到重庆、成都;东至上海,还有江浙地区等。另外,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困难是,我仅以一己之力,又是在业余时间里进行。除了付出精力、时间外,还有不菲的费用支出,征集的这些史料很多都不是人家白白提供给你的。在各地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查阅资料,那怕复印一张纸的资料,都要纸张费、复印费,对很多原始、珍贵的史料还要出查档费等。现在回想起来,这10多年的史料搜集尤如大海捞针。

史料的搜集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初始阶段

初始阶段,由于不懂得如何去寻找、发现史料的线索,到什么地方去搜集史料,故收效不大。开始时只要见到文章中有褚辅成三个字,就把它收集下来,见一点收一点,东奔西走,积极性很高,因漫无目标,效果不大。当初集到的大量的都是别人发表在报纸或刊物上的一些文章等,见到就复印或剪辑下来,前后收集了厚厚的六大本,报纸收集了上百份。还购买了不少书籍,然后认真阅读。这个初始阶段大约有10年的时间。2000年前党派机关还没配电脑,史料信息来源少,收集面受到限制,史料质量不高。后来机关配备了电脑,资料收集面虽有所扩大,但能收集到的仍是以别人公开发表的一些文章为主。从史料的实用角度而言,当时所有收集到的这些资料后来都没能直接用上。但通过认真阅读这些文章、书藉,得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收获:一是对褚辅老的事迹和经历有了更多的了解,也丰富了自己的近代历史知识。二是存疑专研。当时有很多的文章资料一时还看不懂,特别是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背景等搞不清。辅老与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渊源、交往不清楚,有很多的人名过去连听都没听到过(其实他们在中国近代史上都是大大的有名),很多的历史用语如“护法”、“护法国会”、“旧国会、新国会”、“癸亥政变”、“曹锟贿选”等等,不知道它的内涵。归结起来是缺乏史学基础所至,但也激发了我自学的冲劲,进行自学。

2.中期阶段

2003年到2006年这段时间,史料的收集进入了一个快速见效阶段。不断征集到有关褚辅老所经历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始文献资料,史料的质量大大提高。其中后来很多是得益于九三中央两位历史学家——历史学家、九三中央专职副主席邵鸿先生,历史学家、九三中央研究室岳庆平主任给予我的指导、点拨,再结合自己前期史料搜集的实践经验,制订出一个比较详细的史料征集目标、计划。锁定目标,全力进行。主要有:一是到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天津、重庆、万州、云南(昆明)、广州等地的省、市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查找。这些地方都是褚辅老较长时间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其中去得最多的是上海、重庆、天津、北京,期间有很多次都是自费出去,从茫茫的史海中寻找片纸只语、点滴资料。就这样,在天津博物馆所藏北洋军阀史料中,查到了褚辅老任广州非常国会众议院副议长前后的一批函电等;在上海档案馆、图书馆,查到了褚辅老创办上海法学院的档案资料(及《货币革命十讲》)。又查到了褚辅老等发起成立的全浙公会的史料以及会务报告、文牍报告等;在重庆、万县档案馆、图书馆找到了褚辅老任职国民参政会期间的一些提案、演讲、访谈等。二是联系在北京、上海、嘉兴等地的褚辅老的后人,反复了解其家史。他们为我提供了褚辅老生前所写的一批家信和《抗战八咏》的手稿等。去北京专程拜访了曾与褚辅老合作共事的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共老地下党员、时已95岁高龄的骆耕谟教授。三是委托褚辅老工作、生活过或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的九三学社组织和社员帮助查找,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在九三学社金华市委、九三学社丽水市委帮助支持下,联系采访了当地对褚辅老史料有所掌握并熟知浙江抗战史的老同志,挖掘搜集到了1937年底至1938年初,褚辅老与中共地下党人士合作共事、并肩抗日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史实。在九三重庆市委、万州区委组织及社员的帮助下,挖掘搜集到了九三学社成立前后有关九三学社成立及褚辅老的珍贵史料等等。四是全力查阅民国时期的一些重要报纸、刊物。从2003年开始,化了三年多时间,系统查阅了每日八版的上海《申报》;中共汉口、重庆全部《新华日报》;部分上海、湖南长沙《大公报》;上海《民国日报》、《新闻报》、《时报》等。特别详细查阅从1904年到1948年的上海《申报》,收获巨大。五是自费从网络旧书店上购买了400余本史料书藉、杂志,有的那怕其中有一张照片或几句话,只要是与褚辅老有关,尽管价格不菲,亦照购不误,包括复印档案史料、报纸达3000余份。随着史料搜集的深入,信息量也越来越多,搜集的方法和技巧更趋熟练。在与史学界专业人士的交往中,史学知识也有了很大的长进。后期还得到了一些专家、学者以及朋友们的无私支持。所有这些,为史料的系搜集提供了保证。这一时期的收获奠定了后来《褚辅成文存》、《褚辅成年谱长编》编撰所必需的史料,也为下一步研究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3.补征阶断

20068月着手研阅整理史料,开始编撰《褚辅成年谱长编》,其间与《褚辅成文存》的编撰同步进行。当《年谱》的编撰进行到广东“护法国会”时期,发现这一重要历史时段的史料严重不足,必须补征,否则无法展示出褚辅老作为广东护法国会副议长(后期代理议长)时全力扶助孙中山进行护法的重要史实。由于经过10多年的努力,建立起了一个史料征集的网络,有了一些史学界朋友的帮助,征集的方向明确,史料来源信息渠道畅通,在不长的时间里很快征集到了褚辅老在广东护法国会时期的历史资料,弥补了这段历史资料的不足。但由于史料的珍贵,价格亦是不菲。随着《年谱》编撰的进展,以后又陆续补征了各个历史时段的一些史料,如1946年九三学社成立前后的珍贵史料,又如1947年褚辅老在上海发起成立“对日问题座谈会”前后的重要史料等,都十分顺利。

体会与感想

作为业余作者,在工作之余去做这样一件事情,难度很大,体会最难、最缺的有三:一是时间、精力;二是经费;三是史学基础。但也促使我首先是选择了坚持、不放弃;其次是甘愿付出投入;第三坚持自学,不耻下问,向别人请教,向专家学习。从90年代初以来,曾有4次调整工作岗位,但一直没有放弃做这件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要想把这件事做好,也只能耐住寂寞,远离诱惑。

一部中国近代史极其深邃庞杂,褚辅老又是一位人生经历极其丰富的历史人物,对于我这个无论过去在校所学还是调入机关后所从事的工作,与史学专业相去甚远的史学门外汉来说,难度确实很大,但整个史料的挖掘、搜集、整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存疑、请教、研究、提升的渐进过程。从最初对褚辅老的神秘感,到后来随着对人物的人生经历、言论思想、历史功绩等轮廓逐渐清晰,对他的敬仰之情也油然而生。再则,褚辅老还是九三学社的主要创始人,对人物的敬仰之情无形中转变为动力,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千方百计地想要把这件事做成。目前已出版的有《褚辅成年谱长编》、《褚辅成文存》、《褚辅成文存摭补》三本书(《褚辅成文存》、《褚辅成文存摭补》两书与旧同事裕森兄合作完成),力图用大量的原始资料告诉世人一个真实的褚辅成。

褚辅老从1904年东渡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进行反清革命,这段历史已远去100多年,由于长期以来缺少对他的系统研究,他的有些历史功绩成为了别人的陪衬,有的主次颠倒,有的张冠李戴,有的被矮化、虚化,有的被讹传等等,他为国家、民族所作出的历史功绩长期被埋没。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要追寻历史的真实足迹,很多事件都绕不开他,绕开他就失去历史的真实。我以为,他的言论、文字、事迹在当今中国,尤其在九三学社是应倍加珍惜的一笔遗产。挖掘、研究这笔遗产,从中梳理出有益的精萃,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褚辅老从1948年谢世距今也已60多年,当今时代较之60余年前甚至改革开放的30余年前,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与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人们可以而且应该超越党派成见与感情色彩,站在国家、民族利益和爱国主义的立场上追溯他的历史功绩,客观、公正地评价这位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

在此要感谢所有曾经帮助、支持过我的组织和个人。不确之处敬请指正。

(作者系九三学社嘉兴市委会原副主委、南湖区政协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