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 收藏本站

忆九三学社嘉兴分社《中兴科技咨询服务站》的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10-11-18 14:17:00

上世纪80年代初,九三学社中央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把社的工作重点转向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号召各地社组织,为适应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需要服务。

根据当时社组织的特点以及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情况,社组织从1981年已开始不定期组织医疗下乡活动,想农民所想,缓解农民进城看病难,看名医更难的处境,受到了农村老百姓的欢迎。

在社省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充分发挥我社高中级知识分子云集的优势,社员都是基层科技战线上的骨干,业务精英,工作经验丰富,专业跨行业,跨学科,纵横交叉,具备省市协作,互通情况,互相支援等有利条件,为嘉兴开展科技咨询奠定了基础。

1982起我社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对开展科技咨询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当时农村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如雨后春笋势不可挡。但由于我国人才培训出现了断层,严重青黄不接,供需矛盾突出。乡镇企业普遍存在缺乏人才,科技力量薄弱,急需借助外力插翅腾飞,这就为我社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发挥人才优势,天赐良机。但道路并不平坦。科技人员为单位所有,只能为本单位服务,不允许业余时间为外单位服务。同时,社会有世俗偏见,认为不务正业,泄露技术机密,在外捞外快,单位有权干预,这好比科技人员头顶上的一根高压线,谁敢碰?社员思想上有顾虑,有余悸可以理解。为克服科技人员长期思想束缚,民主党派开展科技咨询工作,为社会服务也不能例外,必须按政策,按有关规定照章办理,只有申请举办咨询服务机构,并经嘉兴市科委正式批准,取得了合法身份和资格,才得名正言顺的顺利开展工作。

机构名称的来历,是根据社省委领导指示与省委直属机构《浙江中兴科技咨询中心》挂钩,作为咨询业务指导单位,下设《中兴科技咨询服务站》相呼应。

《中兴科技咨询服务站》的成立,为社员施展一技之长有了用武之地。当时社员的积极性很高,但遗憾的在当时社会环境条件下开展工作,谈何容易。一是没有固定供接待和活动的场所。二是没有活动经费来源,靠的是自力更生,自觉贡献。三是社员居住分散,离市中心环城区较远,交通联络十分不便,唯一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相互联络依靠串门传话。当务之急要物色固定活动场所和接待地点,当时提出三点要求:一、地点选择在老城区市中心环城之内,方便社员集散。二、位置选择在沿街店铺,有人流的地方,方便挂牌向社会公开亮相,吸引眼球。三、对象。真诚、热心支持我社开展科技咨询工作,无条件提供活动场地,免费供电,供饮用水的单位。按照三要求。

最终相中老城区中山中路104(工人文化宫西边),是一家东栅镇,由个人承包经营的乡办企业,红星五金电器厂驻嘉兴市经营部。老板我相识,曾有点交情,所以一谈就十分投缘,一口答应,门前挂牌,无偿每日晚上6点—9点,借用店堂开展科技咨询活动,同事免费提供照明用电及茶水,白天还能帮助传达外地上门求询客户。我们也明确承诺,帮助企业发展,无条件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做到互惠互利,达到双赢目的。

19821129日起,在中山中路104号正式挂出《九三学社嘉兴分社中兴科技咨询服务站》的木制牌子,于店堂内挂上《中兴科技咨询服务站》镜框。公开向社会亮相,同时开始执行值班制度,每周一、三、五,三个晚上组织社员轮流值班,负责接待咨询,认真做好值班接待记录。每个月排一份值班名单,做到事前有准备,风雨无阻地按时上岗值班,不愧为发扬传统精神,工作一丝不苟。

医卫组社员也责无旁贷,意识到当前农村严重缺医少药,农村进城看病难看名医更难的现状,由王重九主委就自组织领队利用星期天,放弃休息赴农村巡回义诊。事先与乡镇卫生院挂钩有了约先,卫生院负责提早贴出“安民告示”,让病家事先获得信息,保证病人按约定时间来就诊,提高了看病率。这种送医下乡的特殊形式,深受农村病家的欢迎和赞赏,也是对我社医德医风崇高的肯定和爱戴,九三的爱民形象在农村扎根成长。

农村组社员在袁定成同志的带领下深入农业战线,不辞辛劳,头顶太阳,脚踏实地,常年奔走在农村田间第一线,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忧解难,为推进无公害生态养殖献计献策,为发展现代畜牧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工业综合组、冶金组和纺织组的社员,激情满怀,按捺不住,已不满足于每周135三个晚上的固定值班等待上门咨询,而采取积极主动走出去找对象。为有的放矢,找市乡镇工业办,通过主管部门的推荐介绍,组织相关专业社员赴乡镇企业做现场咨询,专业指导和技术服务。社员的专业指导,技术服务针对性强,立竿见影,博得乡镇企业的广泛欢迎和尊重,对乡镇企业的发展和提高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