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概念、内涵和实质
首先,要弄清楚一些基本概念。要搞清楚什么是价值观?什么是价值体系?什么是核心价值体系?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们之间的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还有,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精神?什么是伦理?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意识形态?它们与价值观、价值体系之间是什么关系?再有,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之间是什么关系?社会价值体系与个人价值体系及人类价值体系之间是什么关系?价值观的基本属性是有用性和实效性,它与根本利益和远大理想之间是什么关系?所有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我们都应取得大致共识,然后才有可能深入学习和讨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应该包含什么?我认为中共中央提出4个方面的内容是比较全面的,包括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荣辱观,都属于价值观精神领域的范畴。这4个方面的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有灵魂,有主题,有精髓,有基础,怎样去理解呢?另有一种说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国家意识形态层面上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在社会层面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精神层面上确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公民个体层面上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基础,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讨论中,有的同志提出能不能对这4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抽象、概括、提炼,有的同志也进行了尝试。比如:邵鸿副主席就概括了40个字:“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共同富裕、民主正义、爱国奉献、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崇尚科学、诚实守信、团结和谐。”我比较赞同这个概括,当然是否合适,能否再精炼点,大家可以再讨论。
此外,还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背景、精神实质以及重要意义进一步加深认识。中共十七大的主题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我们还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什么关系?也需要我们去深入思考。
结合大家讨论中的观点和想法,我认为,九三学社特别可以针对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深入研究,提高认识。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历经一百多年艰难曲折道路后作出的正确选择,代表着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当今中国社会价值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价值观。它既不同于新中国之前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核心价值观,也不同于当今时代其他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回顾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1840年后,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力衰微,饱受列强侵略欺凌。先辈们开始考虑中国如何摆脱落后,寻求民族自主自强,一批有识之士认为应该向西方学习,实现现代化,接受现代科学技术。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开展了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结果如何呢?在甲午海战中,清朝的海军实力是世界第四,吨位远远超过日本,但却遭到惨败,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洋务运动遭到彻底失败,使得人们去思考政治制度变革问题。之后,维新派提出“救亡图存”、“变法维新”的政治主张。戊戌变法失败后,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但共和并没有在中国实现,也无力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历经艰难,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建立人民共和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曲折,犯了错误,也使得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从而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针对中国具体情况探索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最根本的选择和价值观,只有在这个价值观指导下,我们才可能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当代中国,因为有了社会主义制度,才保证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离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可能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结构明晰和内在组成部分密切相关的有机整体,其中,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也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也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因此,我们必须要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属于政治社会制度的范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认可我们的政治制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对参政党的思想建设来讲,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学习教育活动的自然深化和延伸,在内涵上是一脉相承的,其核心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我们要通过树立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进一步增强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努力提高广大社员思想道德素质,使广大社员从思想到理论得到新的升华,不断增进政治共识,夯实多党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
(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改革开放的关系。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中,大家热情讴歌30年来我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人看到当前各种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社会某些领域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错误的、消极的、颓废的思想意识有所滋长,就把这些不良价值观的出现归罪于改革开放,认为这些问题都是改革开放导致的。诚然,问题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但是不是改革开放本身有错误呢?我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审视一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的价值体系是进步还是退步了?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解放了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中国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首先就是思想和精神上的解放,是价值观的解放,社会由革命的价值观转向了发展的价值观,社会意识更加多样、多元、多变,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了活力,这是巨大的进步。
我们这一代人中多数同志都经历过“大跃进”、“人民公社”和“文革”,那个时代全面剥夺私权和人权,“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就是当时一种价值观。改革开放首先破除了原有的“姓社姓资或姓公姓私”的价值判断标准。邓小平说:“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对于打破教条主义的意识形态束缚、打破个人崇拜的迷信,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无疑这是价值观的进步。当然,这只是邓小平的价值观中的一点,并不是邓小平全部的价值观。但是,就是这一最简单的价值观促进了中国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前,我在农村基层生活过14年,那个年代的农民非常辛劳,但生活很苦,每个劳动日才有几分钱的收入,根本谈不上什么积极性。改革开放后,“劳动致富”观念的提出,一下子就把资本、技术和知识等生产要素解放出来了,把农村劳动力的积极性、创造性解放出来了。今年“五一”期间,我到浙江省安吉县考察,1965年,我参加农村“四清”运动时到过那里。同样是安吉县,同样是盛产毛竹,当时的老百姓,只能把原材料――毛竹放在江里漂流而下,为国家提供初级材料。今天,农民自己想办法,不断延长毛竹的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几十倍。这一切都是价值观解放带来的结果。再来看看知识分子精神上的解放历程,作家张贤亮曾写过一篇文章,讲述了他从青少年时期到右派,到作为囚犯劳动改造,再到平反后的经历,他详细描述了改革开放后思想突然解放时的精神感受,我想在座诸位都有这样的感受。郑祖康同志在发言中提及社会中存在的“端起饭碗吃肉,放下饭碗骂娘”现象,这是一种客观情况,说明我们在分配制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与我们经历过的“饭碗中没有肉,还不准骂娘”的时代相比,哪个更好呢?哪种更进步呢?很明显,多元化比一元化更能解放人的思想,更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从世界现代化的历史来看,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一个“除魅”的过程,是由神圣化的社会变成世俗化的社会,是由神统治的社会、由皇帝统治的社会变成每个公民都参与管理的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革命、启蒙运动,鼓起了人们彻底摆脱传统观念而倡导理性思考的勇气,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生产力的解放。一百多年来,中国的无数先进分子、仁人志士都在追求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牺牲和努力,今天中国终于开始走向现代化,开始由一元化的价值观转向多元化的价值观,这是个伟大的转变。我们为什么反而又害怕这种转变呢?当然,承认多元化的价值观是个进步,并不是要无视多元化价值观中负面的东西。社会的价值观中确实有落后、腐朽的东西,确实有西化、分化的内容,但那是前进道路上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统摄、整合多元化价值观,通过倡导积极的,支持有益的,改造落后的,抵制腐朽的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下的不同价值观的和谐。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因此,我们绝不能因为社会上出现矛盾和问题就否定改革开放。这是个政治问题,对参政党来讲,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态度。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他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我们要深刻理解,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事业。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去年三中全会上已经比较着重地讲过。从学术界的讨论情况来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作用问题,是一个热门而又复杂的问题。大家都承认既要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又要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但是涉及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具体问题时,往往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和矛盾。要正确理解它们的关系,首先要明确回答一个问题,即:推动近代中国发展的究竟是中学还是西学?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化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否可行?对这样的争论已经持续了100多年,现在还在延续讨论。但遗憾的是,当前学者的争论似乎都没有超过北洋和民国时期争论的范围和水平。尽管总是争论不休,但历史的车轮照样滚滚向前,现代化的进程还在不断加快。对于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如何认识这个问题呢,我提供以下两个切入点:
一是要回答三个“问题”。即:1、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率问题。1945年7月,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主席与黄炎培先生有过一次颇有历史意义的谈话。黄炎培说:“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黄炎培这一席耿耿诤言,掷地有声。毛泽东高兴地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个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请同志们思考。2、李约瑟问题。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李约瑟问题实质是: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这是偶然性还是必然性?在这个问题上,至今尚未取得共识。但我想历史已经说明,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并非偶然。3、梁启超问题。梁启超于1904年在《新民丛报》上写道:“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梁启超是思想改革家,他从这一问题中发现了中国闭关自守造成落后的现实。但是,“梁启超问题”在当时提出来并没有引起国人足够的重视。“梁启超问题”对中国而言非常重要,明朝郑和能远航到非洲,航海技术那么发达,为什么在郑和之后没有第二个郑和?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二是如何对传统文化“扬其精华,弃其糟粕”。中华传统文化有精华,又有糟粕;要弘扬优秀的精华部分,同时又要与时俱进,抛弃落后的糟粕部分,对此大家似无大的分歧(尽管还有持两极端者)。但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以及如何扬弃,实际上是存在不同意见的。现在看到的文章,多数是强调精华部分的,对糟粕则论之甚少,深度也不够。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基因,不管你喜欢它还是不喜欢它,它是客观存在的,总是在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情感、行为和生活方式以及价值取向,甚至到了日用而不知的地步。既然如此,当前更重要的是不是应该更加重视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中哪些是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是不应该继承的,当前究竟如何来消除和克服这些东西的负面影响。这就象我们清理自己的房间,究竟是从认定哪些东西需要保留着手,还是从认定哪些东西不需要保留着手更为实际和有效呢?这个看法不知对否,请大家指正。
(四)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之间的关系。
“爱国、民主、科学”是九三学社在长期的历史当中形成的优秀传统,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九三人的努力,长时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和信念。这个传统本身就是价值观。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吻合的。我只要举出两段话,就可以得到很有力的证明。九三学社在1945年《成立宣言》当中有这样总结性的一段话:“'五四'所号召于国人者,为科学与民主,今时间过去虽已二十余年,而民主与科学之要求实较前迫切,本社同人,即本'五四'的精神,为民主与科学之实现而努力,始终不懈,谨此宣言。”这是我们成立宣言中最后的宣誓。能进一步说明问题的是
同时,我也认为,必须深刻认识在新时期新形势“爱国、民主、科学”内涵的与时俱进,自觉地把弘扬传统纳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框架当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把弘扬九三学社的传统落实到行动中去,而不仅仅在精神层面,或者在价值的认同层面上。要找出九三学社在弘扬传统、加强自身建设中存在的差距,向前辈学习,真正用热情和人生来践行,真正像老一辈优秀科学家那样在本职工作中去感知、领悟和认同,真正做到像竺可桢先生说的“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切实用行动来传承我们的优良传统。
以上是我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会,以及结合会议讨论情况所进行的初步总结。关于上面说的四个问题,我也没有很好的答案,还需要和大家一起研究。
二、如何在全社学习、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工作,也是一项循序渐进、润物无声的长期细致工作,对于九三学社如何做,我在去年的全会上已经谈过。结合形势的发展,我再提几条原则性意见。
(一)认真学习,解决实际思想问题。结合九三学社成员的思想实际,来凝炼出若干个问题,这些问题必须是广大社员所关心的,值得讨论的,又是涉及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性的问题,然后围绕这些问题下功夫来研究和组织学习。当前,社员的思想状况究竟如何,还需要我们认真调研。以前针对这方面也做了一些调研,主要是问卷调查,但不够深入,结果并不理想,需要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问卷的质量,使其真正能反映社员的思想实际。我还要强调一点,必须正视思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尽管有些问题很敏感,但不要回避问题。另外,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一定意义上是哲学层面的问题,大家要从哲学层面来认识和思考。而了解历史,也大有助于拓展我们的视野。我们是不是在全社开展“学哲学、学历史、读经典”这样一个读书运动?九三学社的社员大多都是科技专业人才,由于教育体制的问题,很多同志在哲学和历史方面的知识不足,要在这方面进行补课。建议在座同志要读一些哲学、历史方面的经典之作,把读经典作为一种人生追求、一种社会责任、一种生活时尚,率先垂范,精读细读,学以致用,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从每位社员做起。九三学社的优良传统是由一位又一位优秀的先驱前辈塑造而成的,我们传承优良传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还在于每个人的行动。各级组织要号召社员加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修养,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功立业。现在全社有12万多社员,只要有一批人真正在自己岗位上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工作,取得成绩,真正树立起九三人的形象,那么全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就会出现另外一种风貌。因此,为了有效地推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深入开展,要发现、培养和宣传各级组织特别是基层组织和广大社员中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典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到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中,使广大社员见贤思齐,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带动广大社员把践行要求转化为个人行为。同时要注意树立的典型要真实,实事求是,不要求是完人。平时我在工作中接触到很多优秀的社员,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只要我们努力发掘,我相信一定能树立起一批先进模范典型。
(三)建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工作平台。我们领导班子成员大多兼职从事党派工作,要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取得实效,就必须建设起好的工作平台,找到抓手,重点抓好几件事情,发挥导向和示范作用。在这方面,很多地方组织已经有了一些经验。比如:浙江坚持采用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形式加强思想建设,从1984年至今,每年举办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作为思想建设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取得明显成效;广西建立了践行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基地,引导社员在实践基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扩大了社的影响力;江苏开展了“百名专家进乡村”行动,建立了17个“九三学社专家工作站”,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了平台,促进了农民素质提高、农业增收和农村发展,等等。都值得大家借鉴。
(四)创新学习和活动方式,创造优良的学风和文风。如何学习、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老的思想工作、学习方式显然是不适应的,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找到适合九三学社实际情况的活动方式。要改进学风文风,提倡理论联系实际,提倡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提倡学习上的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活动要具有九三学社的特色,提倡活泼生动、富有新意的文风,提倡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说有新意的话,不要追求表面文章。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价值观层面的行为,只讲“大道理”是没用的,大家反感那些空话套话。这次常委会的特邀报告效果很好,就在于它生动鲜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和体现社员的主体地位,尊重社员的意愿和感情。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社员、贴近实际,在核心价值体系和广大社员心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减少居高临下的说教方式,努力使社员感到亲切,能够为社员自觉自愿地接受。要采用广大社员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社员对于宣传内容的兴趣,使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成为广大社员的心理认同。这次会上发言的省级组织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中,也有一些好的做法,值得大家借鉴。比如:江苏把无锡王选事迹陈列馆等作为思想教育基地,举办社史资料和社务工作情况影像巡回展;黑龙江经过实践确立了“三心、三开、量力”的做好老龄社员思想建设的“感动”式工作方法;青海、浙江、广西等通过挖掘、宣传社员的先进事迹,确立践行核心价值体系的典型,来推动思想建设工作,等等。希望每个省级组织都去探索去创造好的活动方式,并及时交流。
(五)深入开展社史工程。既然大家认同九三学社的优良传统是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那么我们就要更加重视社史工作,发挥社史的资政育人功能。继续充分挖掘前辈们的崇高精神和感人事迹,以继承和弘扬历史传统中符合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资源和精神财富。做好社史工作要有专业精神,要让人物具体化,不能概念化,不能急功近利,不要过分强调社史资源的即时教育作用。历史不是“面团”,不能任人揉捏,不可随意编造,一些社史人物也许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完美,但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把社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有关史实弄清弄准,写出真实可靠的社史。九三学社的历史和传统就是一个个的人物和事件组织的,不是概念的集合,我认为社史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不仅社中央要下大力气做社史工作,各级组织也都要重视社史,着力去做。
(六)要同履行参政党职能紧密结合。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为了装饰自己,而是要学有所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力争把践行活动的成果用于指导各项社务工作,履行好参政党职能,特别是做好参政议政工作。不仅在参政议政时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重要的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激励下来加强参政议政工作。参政议政中提出战略性、前瞻性、可行性的建议不容易,讲真话、进诤言不容易,突破现有框框、建言立论更不容易,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勇气。而这样的智慧和勇气来自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自于我们的信仰,来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此外,我们九三学社的组织建设工作、社会服务工作等也都应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密结合。
(七)各级领导干部要起表率作用。我们国家是一个具有德治传统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也历来重视领导的榜样作用。孔子就要求统治者要一身正气,“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社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九三学社的骨干力量,可以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就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能否成为身体力行地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如果说我们的领导干部在这方面做得不好,就没有办法动员、引导社员参与到活动中去。反之,如果大家认为你是模范,是榜样,那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活动就容易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增强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努力增强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为保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顺利开展,我们在制度上要加强社内民主和监督制度建设。最近,主席会议通过了《地方组织领导班子谈心会的意见》,在制度上保证领导干部表率作用的发挥。各位常委们要带头行动,把谈心活动做好,同时不断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制度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