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 收藏本站

歌声飘过十二年

发布时间:2014-08-13 14:56:00

       

        “太阳下山明朝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每周六上午,市行政中心民主党派会议室内总会响起悠扬而欢快的歌声,九三学社嘉兴市委辅成合唱团的歌友们定期在这里练唱。

记忆穿过岁月的痕迹,被定格在198954日下午,九三学社嘉兴市委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歌咏大赛,来自各个基层支社的社员们以满腔热情,激情演绎了一首首经典红色歌曲。一组由各支社成员组成的合唱团队在范尧良同志指挥下演唱的大合唱《保卫黄河》和《毕业歌》经典红歌拉开了歌咏赛的帷幕,接着各支社代表先后闪亮登场,一展歌喉,小组唱、独唱、男女声对唱、歌伴舞等节目精彩纷呈……一大批“文革”前毕业的中、高级知识份子,他们多才多艺,展现出十分良好的文艺素养。如徐丽丽、黄国辉、俞美璋、陈仲瑛她们屡次活跃在九三文艺舞台上,被美誉为九三的“四只老蝴蝶”,又如范尧良师从上海声乐名指挥,参加过大型的“黄河大合唱”。当时,我想“九三”有条件成立一个合唱组织。于是,我在退休前夕向社市委提出了组建合唱团的建议。经社市委主委会议决定,“为增强社的活力、凝聚力,丰富社员的业余文化生活”,于20027月成立了以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嘉兴籍名人褚辅成命名的辅成合唱团,成立之初,就由我担任团长,周晓黎和范尧良任指挥,合唱团团员分布在11个支社,我们老龄委委员都是合唱团团员。每周周六坚持活动,至今歌声已飘过整整十二年。

      合唱团组建之初,身任团长的我,从选歌、抄歌到筹划重阳节联欢会节目等乐此不疲。指挥临时请假时我还客串一下教唱。团内一度因无伴奏琴师而感到困惑,于是我苦练手风琴和电子琴。当我能勉强伴奏时,因苦练指法导致手指腱鞘炎的疼痛早已忘到烟消云外。

正当合唱团进入正轨有序之时,2003年,怎么也没想到我会患上癌中之王——恶性黑色素细胞瘤。手术以后种种磨难接踵而来,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后左腿明显肿胀并伴剧烈疼痛,血性淋巴液自创口外流,导致体内蛋白质大量消耗。严重的干扰素反应又引起发烧和大量盗汗,使我原来尚为强健的身体逐渐变得虚弱起来。据我所知嘉兴一院收住的同类病人,最后都以全身转移而告终。渐渐地我的心理防线几近崩溃。于是我开始焦虑、绝望。就在我对疾病、对人生丧失信心时,九三组织给了我极大的关爱和鼓励。社市委的各位领导、许多社员和合唱团的歌友们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犹如春风吹拂了我的心田。使我重新树立起与病魔抗争的坚强信念。我拿着九三合唱团正在练唱的“长征组歌”,轻声哼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决心一定要克服种种困难,配合医生与疾病抗争到底。从我治病的切身经历中体会到精神因素在与癌症斗争中的巨大作用。在“九三”的关爱下,在合唱团的歌声中我终于痊愈出院。时至今日,我病愈已十一个年头,肿瘤各项监测指标均属正常,已无复发或转移的后顾之忧。是“九三”帮助我创造了战胜癌中之王的奇迹。我在患重病期间更加体会到社组织的温暖和歌友之间的相互关爱之情。

合唱团成立十二年来先后参加了诸多合唱活动。如庆祝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文艺演出、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庆祝九三学社建社60周年合唱活动和南湖合唱节百支歌队合唱比赛、江南风情合唱节、“红船颂”合唱歌会等各种合唱活动。记得第一次在大剧院参加嘉兴市百支歌队合唱比赛是在2004918,没有演出服,社员张晓君、曹万荣及社市委鼎力帮助,为我们每人制作了一套比较像样的演出服,老同志们在老师和指挥的带领下,刻苦练习。比赛那一天,上午到大剧院走台,下午正式参加比赛。我们队出场排在下午比较前列,又没有专车接送,走台后中午回去又来不及,只能在大剧院“就餐”。快到中午时,社市委机关同志为我们送来了面包、饮料,大家高高兴兴在楼梯上、剧院的座位上,美滋滋地享受着这顿简单但温馨的“午餐”。用好餐后大家就开始化妆,女同志基本上是自己化妆,男同志就要靠“化妆老手”黄国辉、侯兰娣等帮忙了。老同志们第一次穿上那么“漂亮”的服装,又是第一次化妆,个个兴奋不已,陈仲瑛忙前忙后,为大家照相留念,为我们留下了永久的纪念。以后我们又参加了多次演出和比赛,也克服了种种困难,但是这第一次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刻。

十二年来,辅成合唱团成了我们新老朋友交流交友的好平台。“非典”期间,我们在城南公园树荫下,与广大市民们一起高唱革命歌曲;20071月与新四军南湖星光合唱团开展联谊活动;2012526与桐乡老年活动中心歌唱兴趣小组联欢。经过这十二年,团员们大多已是古稀老人,虽岁月添白发,但歌声依然欢畅,精神依然矍铄。由于年龄原因,我们已不参加全市的合唱比赛,但是每年的重阳节我们会准备一台戏,与市本级老社员们共同庆祝自己的节日,而且节目每年都有创新。比如2012年重阳节的节目有大合唱《祖国不会忘记》、《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诗歌朗诵《钓鱼岛是中国的》;85岁高龄韩达声的独唱《家乡》令全场钦羡;合唱团女一号董承珊的独唱《玛依拉》让大家饱了耳福。演出也鼓舞了社员薛峰,他写了一幅字献给老龄委,并现场表演二胡独奏,给现场增添了喜气。我和老领导张和珍合演评弹《杜十娘》……最后在一曲《我不想说再见》的歌声中老同志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会场。十二年来,合唱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如2004819参加嘉兴市南湖合唱节百支歌队比赛获得银奖,2005819纪念抗日战争60年、长征70周年、“夏之魂”音乐会,2005113参加“秋之歌”江南风情合唱节,2006528第四届南湖合唱节都获得二等奖,2006年嘉兴市梅湾街“红船颂”合唱歌会上获银奖,2009926浙江省首届文艺合唱《唱给祖国的歌》比赛获奖,合唱团还多次参加市各民主党派和社市委组织的纪念活动大会上演出。社市委以文艺搭台组建合唱团的方式为广大九三社员创造了相互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平台。

    十二年来合唱团之所以能够健康地成长,首先得益于社市委领导和老龄委的大力支持,我们每个歌友都深切地体会到领导对合唱团的关怀,也从内心深表感谢。我们也不能忘记两位声乐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李涛老师患病期间还经常关心合唱团的情况,身体康复以后每每提前到来为我们伴奏,依托李老师的琴声才能获得满意的练唱和演出效果,周晓黎老师克服家中困难,指导我们合唱和排练,还亲临现场指挥,使我们的歌唱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还有施建明、徐丽丽、朱兆安、范尧良、黄国辉、沈濡爱等许多热心支持合唱团的社员们,他们为合唱团付出很多很多。正是因为有他们,合唱团才能健康地成长和取得一定的成绩。

     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复回,大多数歌友已进入真正的老龄阶段,合唱团的活动方式将立足于以安全第一、自娱自乐、老有所乐为主。让我们相互关爱、共同努力为合唱团作出新的贡献。  

(计浩翔:四届社市委委员、 原卫校支社主委、辅成合唱团团长)